10
2、祁秀梅剪纸继承人的艺术作品特点 10
(二)非遗保护中的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 11
1、庆阳剪纸的血缘传承 11
2、庆阳剪纸在当地的良性发展 12
结语 12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引言
胡仙川《五福捧寿图》 1
庆阳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腹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经在庆阳地区生活,周朝先祖也是在这里,创造了远古的农耕文化。因此庆阳被称为“陇东粮仓”,盛产燕麦、小麦、玉米、黄豆等,直到现在,庆阳地区仍然是甘肃非常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地。庆阳剪纸的艺术魅力正是因为能体现出农耕文化之所在。庆阳剪纸属于传统民间艺术,在当地与之相媲美并且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就是庆阳香包,在中华民俗中庆阳剪纸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剪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造纸术被发明之后,最开始出现在宫廷生活之中,用纸张剪成活人影像,表达对逝去的人的怀念。从隋唐以后,随着纸普遍被使用之后,这种剪纸民间艺术被广为流传。之后经过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剪纸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成熟,成为民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庆阳就是剪纸艺术最先兴起的地区之一。1930年,一位剪纸传承人首次将剪纸艺术作品《五福捧寿图》呈现给世界,她就是庆阳市庆城县的胡仙川。之后在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专业人士对庆阳民间剪纸进行搜集和整理。中国解放后,有人借鉴庆阳剪纸创作了很多衍生品,而这些衍生品有使得剪纸艺术有了创新性的提高,例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就是借鉴庆阳剪纸创作出木刻作品。所以庆阳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有着非常重的作用。2002年,庆阳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中国剪纸之乡”,2008年,庆阳剪纸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也正是其本身所具备的文化特质、传承人的文化底蕴、民俗文化环境及其在学术上的价值所决定,在当今中国经济体大转型时期,这也是广大民众的文化观念的变迁使然。因此,对庆阳剪纸民间艺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图1 胡仙川《五福捧寿图》
一、庆阳剪纸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在发展经济同时,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开始重视。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缘起很久远,也是传承至今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庆阳剪纸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就开始组织专业人员对庆阳地区的剪纸进行搜集和整理,解放后在陕甘宁有很多的热爱这种传统文化表达形式的人士研究并学习剪纸,希望将剪纸艺术流传下来。庆阳地区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的粮食基地之一,至今也是注重农业发展的城市。庆阳剪纸是农耕活动之后,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创作的一种艺术作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太快,庆阳剪纸的传承人也是越来越少。庆阳市镇原县著名剪纸传承人祁秀梅,是当代民间剪纸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剪纸文化历史上有这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生前的剪纸作品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剪纸作品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地位。因此,研究她的剪纸工艺对传承和发展庆阳民间剪纸艺术是一件非常重要并且有意义的事情。 庆阳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0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