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正是新媒体快速更新发展的阶段,他们在成长中见 证了媒体的更新换代。新媒体占据他们的生活成为一种自然现象。“低头族”在 大学校园中屡见不鲜,手机墙几乎成为了大学教室内的标准配置,教师上课首先 检查手机墙等等情况,这些现象表明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精 神性的内在,媒介依赖情况已经存在于大学生之中。媒介依赖对大学生社会化进 程中的一种异化现象,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形式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因而, 在新媒体的整体语境下,对大学生媒介依赖现象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二 研究现状综述
(一)新媒体定义
1976 年,“新媒体”概念由美国人 G·戈尔德马克首次提出。对于新媒体的 界定,不同的视角会出现不同的解释、得到不同的结论。规模论认为,当新的传 播形式发展壮大到替代原有的大众传媒时,这种新的传播形式就是一种新媒体; 而媒体定义回归论认为,从媒体的自身定义出发,媒体是指一种传播机构,那么, 新媒体就应该是指新的大众传播机构;因此,对于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学者们众 说纷纭。综合起来,新媒体是指人们运用具有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特点的,可以 进行制作、传播、接受与社会相关的信息的终端平台。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 是新技术的产物,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会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 断发展,内容不断变化,是传统媒体的新形态。因而,在媒体发展的过程中,新 媒体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概念。[1]
(二)媒介依赖
媒介依赖理论是由西方传入国内的。相较于国内,国外对于媒介依赖理论的 研究更为成熟,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之间便提出了媒介依赖理论。而国内 开始关注媒介依赖问题则是始于近几年,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其中主要 是以对国外相关研究的解读为基础,进行相关借鉴,并进行理念上的创新,引入 著作,从而向媒介生态学派转变。
1。概念定义
媒介依赖理论主要是以媒体为基础,在整个语境下对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与 媒介之间的双向关系进行研究的一项理论。它把媒介看作为介于受众与社会之间 的桥梁,形成“受众—媒介—社会”系统,认为在这个系统中,个体、群众以及 相关社会组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将这种关系放在大众传播的视角下,即为媒 介依赖。在这种关系中受众越倾向于从媒介获取信息,越依赖媒介那么媒介就更 多的获取主动权,从而在传播内容上控制人的行为甚至思想。在系统中人与媒介 之间存在着双向的相互关系。[2]
2。理论发展
国外媒介依赖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媒介依赖”相关理论的提出。媒介依 赖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至 40 年代,德国的法兰 克福学派提出了传媒批判理论。传媒批判理论是以大众文化、传播和媒介为中心, 以揭示大众文化的精神本质为目的,并阐释大众文化在媒介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相 关社会功能。20 世纪 70 年代,在经历过传媒批判理论后,北美媒介生态学派开 始兴起发展。媒介生态学派主要是观察媒体所处的环境。强调在社会环境中,媒 介会产生的文化和心理的相关影响。它主要是利用对媒介生态的内外相互联系以 及媒介生态因子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探究其发展、变化的本质内在。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媒介依赖理论”诞生。1974 年,桑德拉·鲍尔-洛基 奇(Sandra Ball-Rokeach,1941-)在《信息观念》中首次提出了媒介依赖理论。 后,桑德拉与梅尔文· 德福勒合作,在《大众传播媒介效果的依赖模式》(1976 年)和《大众传播学诸论》(1989)中继续对相关的依赖模式进行阐释,以及对 媒介系统依赖理论做相关的解释。至此,媒介依赖理论才得以诞生。 [3] 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媒介依赖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