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徐州市产城融合的路径与对策(2)

时间:2022-01-08 16:29来源:毕业论文
1。1 概述 目前,我国正处于十三五开局阶段。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新一轮产业经济发展的到来,促使区域发展在体制改革、技术创新、转型

1。1  概述

目前,我国正处于“十三五”开局阶段。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新一轮产业经济发展的到来,促使区域发展在体制改革、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政策保障等方面得到实质提升,但同样面临着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同构竞争明显、社会矛盾集中等突出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与城市的独立发展,并致使两者的发展相互脱节,形成严重的“产城割裂”现象。那么,以城市规划、人口与就业、政策导向等为研究视角,分析某个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现状以及新城与新产业园区之间的相互关系,解析产城融合发现产业与城市的互动机制[1],探究产城融合的实施路径且提出优化对策[2]是近年来社会关注与科学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十二五”期间,徐州市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化进程推进速度得到提升;产业发展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但依然面临着产城互动力度不够大,空间、功能、尺度、政策等方面融合发展存在局限等问 题。因此,本文运用文献梳理法归纳与评述产城融合的相关进展,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徐州市产城融合发展动因以及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最终提出徐州市产城融合优化发展对策。为进一步推动徐州在“十三五”期间过的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1。2产城融合的基本内涵

“产城融合”这一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学术界对其具体的定义却一直没有统一。目前引用最广泛的是张道刚(2011)提出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而且产城融合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全面理解产城融合的内涵,有利于提出更为合理的规划建议[3]。

1。3产城融合国内研究现状

1。3。1相关内涵研究

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最近几年间,城市兴建的新城区频繁出现“鬼城”、“空城”,如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浙江杭州郊区天都城等在国内广为人知。因此,产城融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专家的重视在我国,各位学者尚未对产城融合的概念内涵达成统一共识,但最终目的较为统一,即谋求产业和城市形成良好互动、同步协调发展。张道刚(2011)认为城市与产业达到“双向融合”的实质在于“平衡”,提倡以城镇社区为突破口,逐步提升、转型。刘瑾、耿谦等(2012)把产城融合定义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即建设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发展模式[4]。李文彬等(2012)将产城融合理解为城市发展回归人本导向,城市功能融合发展,就业与居住要结构性匹配[5]。李学杰(2012)主张系统性看待产城融合,兼顾其各个方面的影响[6]。论文网

1。3 。2相关对策研究

刘畅等(2012)认为产城融合应以功能复合、配套完善与布局融合三方面为核心[7]。刘荣增等(2013)根据城市新区开发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城市新区产业高级化战略、社会服务强化策略以及新区有机成长的路径[8]。林华(2011)以上海市青浦新城为例,从产城融合实质内涵出发,结合就业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规律,指出新城发展应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新城建设所带来的高素质人口集聚形成互动,形成产业与人口不断升级的良性循环[9]。孔翔等(2013)以昆山为例研究认为,促进产城融合必须与人口结构优化和社会资本创造紧密结合起来,并使之成为促进产业区转型升级的内生条件[10]。沈正平(2013)指出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城镇化质量,是解决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冒进粗放的关键之举,更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长远战略[11]。 徐州市产城融合的路径与对策(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816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