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就业市场专业对口率低
目前我国社会专业学科起步较晚,社会认可度低,在就业市场上为其专门设置的岗位非常少见,与其专业对口的就业市场狭小,导致该专业毕业生迫于就业压力只能另谋其他职业,致使专业人才难以在其比较特长的岗位崭露头角,一定程度也凸显了人才流失严重这个问题,不仅如此,其招生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如“1998年武汉大学首届社会工作专业招生人数为80人,而到2008年的时候,湖北地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当年招生人数已达到了641人,10年间招生人数增长701.250%”。
3.2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3.2.1就业结构存在矛盾
目前,我国的社会体制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经济和产业结构均在调整,不仅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整个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困难局面。另外,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扩招现象严重,造成了高校毕业生数量膨胀、质量下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相对于社会总体需求明显过多了,也就是说大学生供大于求,数量相对过剩了。同时,这种“过剩”的情况是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的矛盾之一,还存在人才流向不均的问题,一方面大中城市、大机关、大企业、沿海发达地区人满为患、竞争过度,人才供给相对过剩; 另一方面,广大的西部和基层县城、乡镇地区存在大量的岗位空缺,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专业人才更是短缺,加之结构矛盾较多,所有这些都导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短期内就业较为困难。
3.2.2 起步晚、缺乏完善性
据调查,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教育走在了社会工作职位专业化之前,且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发展大都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呈现出以高校教育推动专业发展的模式,不利于其发展完善。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及本土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摸索中不断前进,从而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本土化,并最终达成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目的。
3.2.3 对口就业市场门槛较高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没有从事其专业相关的社会工作,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就业市场上缺少相应的岗位。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对口部门如民政部门、社会保障、妇联级接到办等都将工作机会给了国家公务员,要想履行社会职责去政府工作就得考公务员,使得相对来说对口的这条就业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挡;另一方面,就业市场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缺乏职业化的进程,我国内地到目前为止只有个别城市设置了社会工作岗位编制,绝大多数城市还没有专门的岗位编制,专业职业化进程缓慢,使得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无法进人相关部门工作,导致专业人才流失、专业荒废。而且社会上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专业,也不知道这个专业有什么用处,就更别提聘用这个专业的学生了。
3.2.4 社会认同度低、职业地位尚不明确
通常来说,一项职业获得社会的承认以及国家的保护是其职业化的前提条件。尽管社会工作专业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传入我国,但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其专业发展的进程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社会上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度及认可度非常有限,难以认同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这种状况还造成了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不了解甚至排斥。 比如说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社会工作者就是居委会、街道办及社区负责传达信息、调解纠纷的大爷、大妈,严重降低专业的社会地位,导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时,不得不频繁地解释“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由于社会体制的制约,社会工作目前在我国还不是一种特定的职业,其专业岗位、职责范围分工不明确,并且没有纳入国家的编制范围之内,也谈不上职称序列,更没有与其相应的职业保障。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研究(4):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9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