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构主义的小学语文新课改的目标导向与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4-0005-04
从20世八十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在教育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目前的教育界普遍认为,建构主义代表了当代教育的范式转变“。从理论论文网层面上来,建构主义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知识。学习。教学的本质,由此导致了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的深刻变化。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学习过程中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和过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习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将知识简单地单向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自身知识,并且这种建构过程是他人所无法代替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仍旧遵循师道尊严“理念的缩影,其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单向教。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线,目的体现在单纯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属于知识型教学。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学习方式,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纯属注入式教学,整堂课下来学生只是充当了一个接收器,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缺少内化的机会,更没有搭建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从而使得学生难以得到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整堂课没有师生互动,课题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更谈不上学习激情了。自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语文等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到目前已经有10年了,安徽省从2005年开始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改实施到现在也已经有6年了,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也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课改相对于旧课程和传统教学所做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而实施的体系改革,也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小学语文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建构体系,变以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为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生逐步培养起其创新性思维方式。
一。建构快乐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快乐教学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实践,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应该也是实施小学语文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的理念。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改目的就是希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欲望强烈,以学为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情趣。激励和赏识教育来达到这一目标。
1。充满情趣,使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入门的先导,热情是不竭的动力。努力把一节语文课上得让学生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就必须把激发兴趣。调动热情放在首位。
2。恰当地运用激励,使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语文。对于学习者来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尝试着让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提出合乎情理的问题,那就意味着这个问题已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了。然后可以接着引导学生来慢慢解决问题,并多运用表扬等正激励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激励性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能鼓舞人心。增强自信。老师应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确保学生无错“原则;本着民主平等原则,多与学生商量沟通,并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学生自尊。正如皮亚杰所认为的: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多采用激励性用语:如盼其成功: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促其成功:你想得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帮其成功:你的想法真好,能把想法说得更清楚一些吗?“等等。
3。充分运用赏识教育,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赏识能使学生心智开启,并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因此,就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就要以俯下身来的心态看学生,耐心地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赏识学生,就要包容学生,在包容中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作为教师,永远也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因为说学生不行,实质就是学校不行。老师不行,应该检讨的是学校和教师。正如有人问一位日本教师:你们班上谁最差。谁最笨?“这位教师说:不知道,我们班里没有最差的学生,更不存在笨学生,只有在不同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如果每位教师都有足够的包容心和耐心,就能读出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分享每一位学生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建构平等对话的语文新课堂平台
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新教学形态,是相对于传统的独白式“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实施新课改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从信息的提供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因此,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充分运用对话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反思型对话三种课堂实践形式。言语型对话是指以言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对话,可分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生生之间的对话。理解型对话是指人与书本的相互理解与思想交流,包括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而反思型对话是指以自我反思为主要手段的师生对话。按照小学语文新课改的理念来审视,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进入对话状态的主要由学生与书本对话。老师与学生对话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所构成,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学生积极参与,挖掘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
1。学生-书本对话,充分感悟,使学生在感悟中不断提高。学生-书本对话就是学生对语文课本的阅读和理解。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的要求,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学生阅读课本这种对话形态,强调学生在课文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情境参与意识,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将个体感受与课本所表达意义之间进行交融,与文本共同生成各种带有学生个性色彩的文本意义。
2。老师-学生对话,沟通引领,使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获取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状态的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仅指的是语文课堂上的师生问答,而是蕴涵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对话。它需要师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深处的交流和认识的分享。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对话,需要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课堂和课下的师生对话,不是老师居高临下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你应该怎么。怎么?“而是应该不断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发现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3。学生-学生对话,互动交往,使其在交往中不断进步。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之间的对话是教学系统中极具潜力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例如,通过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式。问答式和辩论式的对话赋予了教学浓厚的情境色彩,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并且学生之间的对话也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达到密切同学之间的感情的目的。
三。建构开放的语文新课改学习体系
建构主义认为不存在普遍。永恒的知识,任何知识都具有个体性。社会性。情境性和相对性。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应以学生为中心,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学习是学生的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开放性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具体体现在教学时空。教学课型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开放性。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建议中又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要能建立一个开放的学习体系,真正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在教学时空。教学课型。教学内容等方面实施开放和延伸策略。
1。开放的教学空间,以延伸学习时空,使学生时时刻刻可以学习语文。突破传统教学封闭的教学时空,不再以上课。下课铃声为教学的起始和终结,教师走进课堂才表明教学的开始,而是建立开放的教学时空。没有严格的起点和终点,课表计划中规定的语文课堂时空向课前延伸。例如,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向学生公布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事先查找资料。搜集相关信息来帮助预习新课,以便在课堂上与课本。教师和同学对话,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其次是课堂的时空向课后开放。下课铃声绝不是教和学的休止符,它应成为继续探究的新起点。改变传统封闭式教学把问题仅仅解决在课内,提倡学生把问题带出课堂。带向生活,从而加深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开放的教学形式,以创新型学习形式,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学习语文课。老师在新课改中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并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因此,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建构起开放的教学课型,不搞统一的教学课型,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综合采用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和茶馆式教学形式。通过学生质疑,然后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并尝试进行彼此讨论,再在小组交流,达到解疑目的。或者通过教师出示讨论,让学生定向收集和组织学习材料,组织小组讨论,并开展全班交流。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可以采用辩论式,即通过学生学习新材料,确定出讨论,然后分组做准备,各组展开辩论,最后师生相互进行小结。还可以借鉴茶馆式,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教材,课堂上利用一段时间七嘴八舌谈见解,由教师适当作点评,等等。这些教学形式各具特色,开放多变,可以在实际教学中灵活使用。
3。开放的教学内容,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让学习内容丰富多彩。语文课程中的教材仅仅只是教学的一个媒介。一种载体,而生活的周围却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老师要发现和利用好包括教科书。课外书在内的有字之书。引导学生读好。用好课本只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并进一步由教教材“转变为创造性地用教材“,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所用。更应该重视无字之书“的作用。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生活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我们应该随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学校特色,开发出适合自身的课程,以全面开发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书店。字典。互联网搜索引擎等资源,为上好语文课准备详实的资料。
4。开放的师生角色定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断领悟知识。小学语文新课改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努力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即成为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而不是监督者。考核者和评判者,逐步让学生走上前台,成为教学中的主角“和红花“,自己则甘当配角“和绿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主阅读,去思考,去讨论问题。去动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书本,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并能能让学生在自主读好课本基础上尝试提出问题,自己找寻外部支持帮助解决,或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这些都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和自我学习。
四。总结
建构主义中的建构性学习是目标定向的,这一目标形成于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设定。应鼓励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标,并评定自己在此过程中获得的进步。对于小学语文新课改来说,既要转变传统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问题,只有通过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才能随之转变。因此,新课标中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等内容。
根据建构主义的精髓,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通过新课改的标准学习与教材教法创新研究结合起来,努力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同时,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老师在语文新教程建设中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试论建构主义的小学语文新课改的目标导向与实施措施
试论建构主义的小學语文新課改的目标导向与实施措施【5542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