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第二学段数学合作探究式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3)

时间:2023-04-22 22:26来源:毕业论文
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发现其取得的成绩,改善其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更好的实施。 3.当前小学第二学段学生学习数学现状及学生特点

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发现其取得的成绩,改善其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更好的实施。

3.当前小学第二学段学生学习数学现状及学生特点

尽管转变学习方式的呼声已经持续了十年之余,但是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仍是以接受学习为主。这种学习方式不免有些急功近利,实在是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过分强调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的需求。

第二学段(四—六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教材中的内容逐渐增多,二是教材内容理解难度大,三是知识点的复杂性易造成分辨不清。然而四—六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仍处于表象的阶段,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能一下子到达目标,是要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

合作—探究式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其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主要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出现,而小学的六年制教学中,第二学段学生的数学课堂中开展此类课程,操作性更强,效果更理想。因为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分布在 9—12 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智发展相比第一学段的学生更加成熟,他们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同时本文研究方法之一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是第二学段的学生,考虑到他们可以独立完成问卷调查,真实性和可靠性比第一学段高,所以笔者着重研究第二学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理论意义

合作—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利于促进新课改目标的实现。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广大的教育者继续探索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奠定一定的基础,为合作学习的理论在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对丰富合作—探究式学习关于数学学科的理论有一定的意义。

2.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结合样本小学第二学段数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该学段数学合作—探究式学习现状的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希望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有两个方面:学生方面,探索高效的学习方式;教师方面,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增强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及学习主动性,学会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以促进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同时可以帮助教师对数学课堂合作—探究式学习做出指导和调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从而改善教学质量。

(三)相关概念界定

1.小学第二学段

本文界定的小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正常6—12 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今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育的年限是 6 年。第二学段,考虑到学生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主要是 4 ~6 年级这个阶段。文献综述

2.合作—探究式学习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综合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特征的一种多维度学习方式,可以从它们的分概念中理解它的内涵。合作学习,它是依据学生能力、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同或异质小组,组内成员为其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每个人各司其职并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我国学者钟启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探究式学习,即选择有价值、有科学意义的知识作为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实验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收集信息和资料,完善实验过程和结果,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习方法和过程。 小学第二学段数学合作探究式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144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