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科学的怀疑批判精神是一种理性探索精神。没有人能说自己的说法或是理论是完全正确的。那么这就要求人们对现有的知识多问一个“为什么”,了解它的来历,探索其依据的充分性,而不能盲从。科学史就提供了这一追根溯源的平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在科学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比如说人类对于光的认识就经历了从粒子说到波动说到两种说法(互相攻击)到如今被广泛认可的波粒二象性。批判精神的培养对科学的进步起了重大推动作用。文献综述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科学史是极富人文内涵的。萨顿认为,一旦让学生理解科学的起源和发展,科学就会显示出它的人文性,而且极富人文内涵。英雄们一砖一瓦地建造了科学大厦,他们经受多少痛苦的斗争,表现出多大的坚忍不拔, 这些事情, 如果青年们知道得更多一些,不是将会以更大的勇气和热忱工作么?不是对科学怀有更深的尊敬么?不是会更加渴望进行某些不谋私利的研究么?或者,至少,他们看到科学事业在接踵而来的困难中完成,并曾分享欢乐与陶醉,不是会更好地评价全部科学事业的伟大与壮丽么?[4]
由此可见,科学史在教育中占据着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更令人感到欣喜的是,科学史作为史实,天然具有故事性,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作为科学前进的历史,它同时具有创新性。如果能利用好科学史,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给科学课堂带来无限可能,增大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使课堂变得有趣而高效!
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和研究,通过咨询资深中学科学教师,笔者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对于课堂引入以及科学史的看法。
3。1 科学史教育现状
3。1。1 国内科学史教育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已经越来越注重科学史的教育了。以巩春华学者的研究为例。她通过研究1990年和2004年的高中生物教材发现,两版教材在生物史实的运用上有很大差别,后者更加注重科学史的教育了。这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新教材在“绪论”中,以较大的篇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生物科学发展史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其代表性的成就。2。提到了40 位科学家的名字,还出示了部分科学家的人物画像,介绍了部分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成就。3。有7个重要事件的史实记录,并作为背景材料进行分析。4。用科学史实作为课内知识扩展内容。5。在“课外读”中有19篇科学史读物,扩展了学生视野。6。在习题中增加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和分析[5]。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但是也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科学史教育还存在需要改进之处。比如傅丽玉(1999)通过研究指出台湾国小自然科教科书所呈现的科技史材料不多,却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例如故事内容几乎都着重描述西方的科学家或总是将科学家描述成从小异于常人等[6];陈意升也发现教科书中的故事经常过度简化或省略科学研究的真实发展过程;李艳梅运用Leite量表对我国义务教育4个版本化学教科书进行了分析发现[7],在关于科学家的表述上以传记数据为主;且主要突出科学家个体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对科学史发展的描述,多以简洁的语言提及相关概念和发现,对科学发展的背景则较少涉及。
利用科学史设计科学课堂教学引入的实证研究(4):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