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最初是由自由港发展而来的。所谓自由港,是指国外的船舶在这个港口进出免税。50年代时,美国建议设立自贸区,自贸区内主要负责出口加工产品,因为自贸区进口产品免关税,可以大大降低成本。60年代,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向发达国家学习,开始设立一些自贸区,并在自贸区内进行产品的加工出口。80年代,发达国家的自贸区开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
自贸区与自由港的相同点是:都允许外国船舶的自由进出,但是自贸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放,允许自贸区内的进口货物免关税,不限制进口货物数量。自由贸易区的这种优惠的政策,让很多外资企业纷纷在区内投资设厂,进行产品的加工出口,而且自贸区内相对拥有更自由的市场环境,货币流通相对非自贸区也更加流畅,金融业在区内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些,对于金融业相对落后的我国来讲,也是很大的优势。所以中国要实现对外开放,设立自贸区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根据自贸区的性质不同,可将自贸区分为商业自由区和工业自由区。所谓商业自由区是指在区内禁止将货物进行拆包零售,禁止加工制造产品;所谓工业自由区是指允许在指定的加工作业区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而且区内进口原材料免税。根据自贸区的功能不同,可以将自贸区分为以下几种:转口集散型:这一类自贸区通常都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在区内进行商品的转口、商业性加工等。例如德国港口汉堡。贸工结合、以贸为主型:这种自贸区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对进口产品进行简略的加工制造。比如:迪拜港自由港区。出口加工型:是指自贸区内主要进行产品加工,也会从事转口贸易、仓储服务。尼日利亚自由贸易区就属于这一类。保税仓储行:顾名思义,该类自贸区主要从事保税,也就是存储货物。比较有名的是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的局限在于,假如没有其他措施进行弥补修正,一些国家极有可能投机取巧,先将货物运进在一体化组织中关税较低的成员国,然后将货物转运到贸易壁垒高的成员国。自由贸易区机构制订了“原产地原则”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原产地原则”是只对于非一体化组织中的国家,只有在自贸区内或自贸区成员国内生产的“原产地产品”才能享有作为成员国拥有的自由贸易优惠。理论上规定,产品在该国家生产的价值与产品整个价值之比大于50%,则认为该产品为本国的原产地产品。原产地原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以及对非成员国的歧视。
上海自贸区实行单向对外开放的,是中国打开的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境内关外、充分自由、政策优惠”是上海自贸区的特色。所谓境“境内关外”是指虽然上海自贸区属于中国境内,但是货物的进出口视为海关以外,在自贸区范围内货物、资金可以自由流动。所谓“充分自由”是指自贸区内对运输、投资、金融方面给予充分的自由。运输自由是指产品可以自由进出港口,关税减免,出入境手续非常简单。投资自由是指除了负面清单上所列的行业不能投资,其他行业均可以投资。金融自由是指自贸区内货币可以自由兑换、资金流通顺畅。“金融自由”是指货物结算可以自主选择结算货币,外币可以自由兑换。所谓“政策优惠”是指自贸区内一般享有比其他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例如:所得税减免,土地使用价格优惠。
(二)建立自贸区的意义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目的不只是促进上海的发展,它的建立目的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全国经济改革发展。推动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建立自贸区是以对外开放倒逼国内改革,以改革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但是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上海自贸区的定位与建设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29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