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自 20 世纪 90 年代才将全面预算管理引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 国会计政策的推动,我国大中型企业已基本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并获得了重大成就[1]。1999 年,国家商务部推出《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意见》, 首次提出“推行全面预算管理”;2000 年,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明确提出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2002 年,财 政部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了企业应实行包括财务预 算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这标志着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 并进入到规范和实施阶段;2006 年 12 月财政部修订了《企业财务通则》,明确提出企业实施 全面预算管理的总体目标;2011 年国资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的通知》。之后,国资委多次颁发文件,对企业预算编制、报告、执行与监督作出规定。二十 多年间,全面预算管理成为许多大型和中型企业,特别是国企,管理层决策和控制的核心管 理工具。
然而,我国企业在运用预算管理工具时,只分析如何进行预算管理,而不是分析是否应 该进行预算管理。此外,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大多数总结出技术经验,如成本控制、战略预 算、作业预算和资金精细管理等,而对行为问题的解决经验缺少总结和归纳[2]。
国内学者通过对企业预算现状进行调研,发现我国的预算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2001 年 南京大学会计学课题组[3]就企业预算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重视预算管理,但 忽视了预算调整、预算激励以及预算过程中权力的划分。韦德洪[4]2004 年对广西地区的企业 进行预算管理调查,发现大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发挥的作用比中小企业高。2009 年国务院国 资委课题组[5]在内部控制调查中发现预算控制实施的效果比较弱,很少有企业从预算管理中 获得成功。刘俊茹[6]发现我国企业都在实行预算,但存在预算运用不到位的问题,如缺乏反馈、系统性差、限于预算费用等。李明[7]认为现行的预算与企业长期战略不匹配,易导致短 视,并且易导致预算松弛。从研究调查来看,目前国内企业的预算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不同 企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企业之间运用预算工具存在很大差异,管理者应重视预算管理控 制系统的实践效果。
通过对国内预算制度背景和预算管理现状的文献总结,可以看出预算管理在国内应用很 不平衡,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西方企业已经开始存在放弃预算工具的做法,但全面预算 管理在国内还是一个地位重要的工具。
学术界对预算管理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预算行为层次的前因和后果,研究主题包括了参 与式预算、预算松弛和预算控制等, 它们成为预算管理乃至管理会计学术研究的主流。参与 式预算作为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员工最容易进行干预预算编制过程的途径。 国内学者对于预算参与机制的有效性也是众说纷纭,一部分学者认为预算参与会促进员工的 参与度,进而提高组织认同,激励员工提高个人绩效;而另有学者认为,在预算参与中,双 方谈判过程会增加下属对预算的操纵,降低预算参与原本的激励作用,甚至会产生反作用, 造成预算松弛[8]。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行为的视角进行分析,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交换 理论,引入程序公平和组织承诺,探究参与式预算机制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实证研究获得证 据,对国内预算管理研究进行补充,提出优化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合理化建议。 预算管理中的参与式预算对绩效影响研究(2):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90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