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翼无伞稳态扫描平台结构优化设计与仿真(2)
时间:2017-06-23 15:4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3.2.3 末敏弹的扫描轨迹 23 3.2.4 末敏弹的扫描覆盖区和扫描间隔 25 3.3 计算仿真分析 26 3.4 本章小结 31 结 论 32 致 谢 33 参 考 文 献 34 1 绪论 1.1 末敏弹简介 对于地面炮兵来说,除要求完成传统的火力压制和支援任务外,还要求它具有对装甲目标实施远距离间瞄射击的能力。为了使常规火炮能在远距离用一至两发弹就能命中并摧毁一辆装甲车辆,就要求炮弹能自动探测、搜索装甲目标,末敏弹就具有这种功能。 末敏弹是末端敏感弹 (Terminal Sensing Ammunition)的简称,这里“末端”是指弹道的末端,而“敏感”是指弹药可以探测到目标的存在并被目标激活。末敏弹是灵巧弹药中的一种,它是一种敏感器引爆弹药,故最初末敏弹被称为目标定向末端激活弹(Target Oriented Terminal Activated Projectile)。 末敏弹武器系统由火炮、末敏弹和侦察情报通讯系统共同组成。末敏弹由母弹(弹丸)和发射装药组成。母弹由弹体、时间引信、抛射机构和抛射药、敏感子弹等组成。敏感子弹由敏感器、稳态扫描装置和战斗部等组成。末敏弹武器系统综合应用了爆炸成形弹丸技术、红外和毫米波探测技术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形成了一种将先进的敏感器技术和爆炸成形弹丸技术应用于子母弹的新型弹药,把子母弹的面杀伤特点发展到攻击点目标,使之适用于间瞄射击,能有效攻击远距离自行火炮和其它装甲目标,它利用常规火炮把母弹发射到目标区上空,时间引信作用抛出敏感子弹,敏感子弹在一定范围内、搜索装甲目标,当敏感子弹敏感到目标后,便引爆爆炸成形弹丸战斗部,摧毁装甲目标。末敏弹不需要另外输入信号和外部指示就能寻找目标,利用远程火炮发射,具有作战距离远的特点;它借助火炮的高精度以及自身能在15Om左右的范围内搜索目标,因而命中精度高;采用爆炸成形弹丸战斗部攻击顶装甲,具有很好的毁伤效果;不需要复杂的检侧设备,勤务处理方便;不用控制,没有精密复杂的制导系统,比导弹结构简单,技术上难度小;成本低,适宜大量装备部队。由于末敏弹具有上述优点,因而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炮射末敏弹以炮弹作为载体,发射到目标区上空,利用火药力抛出敏感子弹。子弹依靠减速减旋装置达到稳定状态,利用弹上的扫描装置对地面作螺旋状扫描,在一定范围内探测、搜索目标,随着子弹下落,扫描范围越来越小。当子弹在其视场范围内探测到目标并确定在威力有效高度之内后,便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引爆战斗部,抛出爆炸成形弹丸(EFP),射向目标,命中并摧毁装甲目标。 末敏弹与末制导炮弹相比,其相同点是都用火炮发射,都可以远距离对付装甲目标。其不同点是末敏弹没有制导系统,对点目标的命中概率比末制导炮弹低,特别是对付运动中的目标。但末敏弹与第一代末制导炮弹(如“铜斑蛇”、“红土地”等)相比,末敏弹又有其优点,这主要是末敏弹以多制多,适于对付集群目标;末敏弹实现了“打了后不用管”,无需用目标指示器同步照射目标等,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美国是最早研究末敏弹的国家,在60年代后期,美国的几家大公司就同时进行过间瞄武器的研究,完成了末敏弹的概念研究。在美国国防远景研究计划局的支持下,美国陆军和海军着手进行末敏弹的探索研究及可行性研究。提出了“萨达姆”(SADARM)和“斯达夫”(STAFF)两种类型的末敏弹,前者弹径为147.3mm,用155mm榴弹炮发射,每枚母弹装两枚子弹;后者弹径为175.26mm,用于多管火箭,每个火箭战斗部布撒器内装6枚子弹,这两种子弹药的零部件可通用,通用率达90%以上。而后以“萨达姆”为主继续发展。到1990年,“萨达姆”的技术发展己处在子弹药部件最后设计与试验阶段,完成了子弹部件试验、155mm薄壁弹体试验、多管火箭战斗部布撒器试验、子弹两级降落伞试验、复合敏感器试验和爆炸成形弹丸战斗部试验。继美国之后,德国、中国、法国、瑞典、俄罗斯等国也相继进行了末敏弹的研制。火炮发射的末敏弹研究项目尽管很多,但是有代表性的产品主要有3种,即美国的“萨达姆”(SADARM)、德国的“斯马特-155”(SMART-155)、瑞典的“博纳斯”(BONUS),这三种末敏弹都配用于155mm榴弹炮,其战术性能与工作过程也大致相似。但这些弹在解决抛撒、扫描、探测、击毁目标等技术上,既相互借鉴,又各具特色。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