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17
1引言
1。1研究背景
聚酰亚胺是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因这种材料本身所具备的卓越的性能,而在航天航空、电子电气、纳米、液晶、激光、分离膜、机车、汽车、精密机械和自动办公机械等等众多领域得到应用【1】。由此可见,聚酰亚胺在商业上具有十分巨大、对社会发展也有深远、重要的意义。而聚酰亚胺(PI)薄膜是在聚酰亚胺这一大类特殊高分子材料中最早实现商品化的一种,也是目前各个领域用量最大的一种。这种耐高温的新型有机聚合物薄膜因其极佳的性能,而成为世上最贵的薄膜材料之一。也正因为如此,从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投入小批量生产聚酰亚胺薄膜了。然而一直以来,我国高性能PI薄膜的研发和制造技术仍然被美国杜邦公司和日本宇部兴产等公司所垄断【2】,我国在这一材料的发展上也一直停滞不前。聚酰亚胺薄膜、碳纤维、芳纶纤维三者也是目前公认的制约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高分子材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聚酰亚胺薄膜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70 年代,在由原机械部和化工部牵头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华东化工学院等单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简称上海所)和第一机械工业部北京电器科学研究院(现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桂林电科院)分别用浸渍法和流涎法工艺制造PI 薄膜。这对现在PI薄膜的发展仍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到现在,国内大约有上百家规模大小不等的PI 薄膜制造厂商,其中约80%采用流涎工艺制造,仅少数厂商采用双轴定向工艺制造【3】。
此外,随着电工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PI 薄膜材料制造厂商开发了多种商品化的高性能与功能化PI 薄膜。比如桂林电科院、江阴天华、深圳瑞华泰等开发的高尺寸稳定性薄膜;桂林电科院、苏州嘉银、宁波今山电子等开发的黑色PI 薄膜等。由深圳瑞华泰研制的高性能PI 薄膜,不仅在拉伸强度、伸长率和电气绝缘性能等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近,而且价格比国外产品低,已经显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价格优势。但是,在实际上国内生产的PI 薄膜与国外同类产品在质量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如力学性能稍低,外观质量稍差,热收缩率稍高等等【4】。由目前材料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出,PI 产业的发展是需要高技术、高投资的,而其产业市场也具有独占性特点,在这一方面我国现今并不占优势。迄今为止全球仅少数厂商垄断此市场【5】,目前国内外PI 薄膜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杜邦公司(Dupont)、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Ube)、日本钟渊化学工业(现更名为 KANEKACo。, Ltd。, 简称Kaneka)、韩国SKCKOLONPI、中国台湾达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aimide)、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MGC)和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Mitsui Chemicals)。而中国台湾地区PI 薄膜主要生产厂家为杜邦新竹电子厂、达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aimide)、达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ORTECH),但这3 家公司的产品在全世界的市场总占有率小于15。0%。中国台湾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也一直对PI 树脂有研究,但其产品尚未产业化,目前中国台湾地区的PI 薄膜需求多以进口方式为主【6】。 中国的PI薄膜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重重困难。
如今,国内PI 薄膜的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中国的现状使得国内制造企业无法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失使得PI 薄膜的发展缺少创新与动力;2、我国现今生产率仍低于国际水平;3、工人工资持续上涨,制造企业面临各种压力,减弱了当地生产的优势;4、国内融资渠道有较大的局限性,资金链流通困难,使PI 薄膜得研发与制造受阻;5、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在缺乏新兴产品驱动下造成PI 薄膜制造厂商同质化竞争态势愈来愈明显。除了以上的几点以外,PI薄膜在国内的发展还面临着众多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