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是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长征不要说对于现在小学生来讲,是一个遥远的故事,对于我们这一辈也是比较远的,所以要教好学生,首先自己要恶补。课前我和学生们利用了2节余课的时间搜集、整理阅读了大量的关于长征的资料,了解了长征的历史背景,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资料整理成资料袋的形式进行深入研读,让他们对长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但是让学生通过短短的56个字体会出如此深厚的思想感情却是不容易的。所以,我综合运用课内外学习资源,以读为本,以理解促读,让学生读出诗韵、品出诗情。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课前的铺垫,我让学生用简练的话语或词语说一说长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给学生降低了难度,也激发了学生说的愿望。接着播放范读录音,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全诗,用激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读的兴趣。在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通过欣赏图片,学生很自然的理解了这两个词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寒”的意思是本文的难点。通过学生讲述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了“暖”其实是一种欢快喜悦的心情。观看《飞夺泸定桥》的片段,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形象逼真的理解了“寒”。课中抓住中心句反复吟诵。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七律这种体裁,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只是通过读去感受韵律美。
回味着这节课,欣慰之余也生几许遗憾,整堂课中在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上还应再多斟酌研究。同时,也应该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感受诗词语言的特点或是整首诗的结构特点。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总之,这次活动收获很多,也让我由衷的喜欢上了诗词,由衷的钦佩这位杰出的领袖。
读《七律·长征》,让我们这一代人和新生代们再一次上了一堂历史大课。铭刻先辈和烈士的丰功伟绩,珍惜、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新长征路,在内心深处扎根,在祖国各地扎根。同时,进一步感受到,新中国来之不易,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今天和平、安宁、繁荣、幸福的日子来之不易。
读《七律·长征》,彷佛让我们这一代人和新生代们再一次重走红军长征路。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红军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从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最后在甘肃会宁结束这一壮举——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宣告完成。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红军长征胜利的震撼性事实,深刻表明中国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正义力量。这一步艰难的历史斗争宣告结束,也深刻表明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比如:红军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逃跑主义之后,在遵义会议确立以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根本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