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平正义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进入新时代,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视域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党的治国理政方略紧密结合,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也指出,这些“基本要求”,“是最本质的东西”,“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逐步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对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谋划,体现了中国党坚定不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一步。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解决好效率与公平的深层次矛盾。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是要“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制度保障。指出,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全面从严治党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强大组织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坚守党的根本,为人民添福祉,为社会谋公平。坦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要做到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标准答案:公平正义 一点,“首先中国党的事情要办好”。“四个全面”清楚回答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向、动力、制度和组织保障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同时也擘画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社会的路线图。
中国党人将公平正义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并将之付诸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实践,符合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是对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正确理解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不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不能因为存在不公正现象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正义属性。现阶段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不足的问题,是生产力尚未充分释放和不均衡生长,无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引起的矛盾。化解矛盾的唯一出路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促进经济社会既充分又平衡的发展和不断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体制和机制,协调处理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正确理解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还需要防止两种错误观点:一是“速胜论”,二是“决胜论”。“速胜论”认为,既然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那么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后,就可以发动一切力量、动用一切手段,尽快消除各种社会不平等现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决胜论”则认为,既然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那么我们只要坚持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一心一意谋发展,等到条件成熟时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张开怀抱迎接公平正义的到来。这两种观点都没有正确把握促进公平正义与坚持发展社会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前者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后者犯了拖延保守的错误。只有既不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公平正义,也不忽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而不断促进公平正义,才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