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李炳亭的著作《高效课堂22条》,让我明白了课改是时代的需求,教育的需求,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今年假期更是有幸拜读了他的最新力作:《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面对课改的大浪,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一直在追随,在研究,在实践,可是总会感到很迷茫,有时都不知如何上课才好,读完此书,让我的思维有了些许的清晰,让我更懂得高效课堂的魅力所在。
本书系统梳理了高效课堂教育实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心得,是对高效课堂教育体系的集成总结与全面展望。本书被业界誉为“高效课堂立派之作”,“一部注定影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作品”。本书从廓清“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课堂”“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生”四个基本的教育概念出发,提出“新学校”“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标准,尝试建构“高效课堂教育教学体系”。这些文字是李炳亭先生和他的团队行动研究的记录,不仅是针对课改问题的有目的的表达,也是对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完善。
看简介感觉这本书相当厚重,读完全文亦是如此。高效课堂22条
高效课堂不是“技术流”,而是符合人本理念和科学精神的、体系完备的“教育教学系统”。我们一直在讲高效课堂,可是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讲”,实际的教学环节或是课堂并不高效。我认为高效课堂不单单是将课堂预设完成生成,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本教育主张。
李炳亭说“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真是犀利又精准,这话折射出一个教育人的良知和信仰。但课改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升级,正如书中所言:“课改不仅仅是改课,也不仅仅是重写教学关系,而且是在书写全新的人本‘教育学’。”课改其实很简单,解决了观念问题,其他问题只不过是技术问题而已。高效课堂22条
在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探讨中,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高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然而,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精心提炼,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能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提升,该讲的时侯讲,不该讲的一句也不讲。理论都清楚,可实际课堂中有时却往往事与愿违,如:课上我们也主张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可同学围成小组,有些同学还没弄清问题怎样就开始你说我说,老师这时也无力对每个小组作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上自然有些失控,使得“合作”教学在课堂上仅仅是让学生讨论讨论走走形式过场而已。“自主”变成了放羊式的学习,全然没有了教师的指导……有些问题是否有必要讨论?期望在课堂上看到的真正的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创新思辩的火花却很少甚至没有,一节课学生自主下来,收获显然不大。李炳亭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问
题解决方案”,如课堂流程设计要找准切入点,在课堂学习中如何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让我思考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