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3。3网络有效沟通不足 7

3。4权力集中与决策机制不健全 8

4破解政民互信缺失的措施 9

4。1培养公民良好公共意识 10

4。2推进完善政府决策机制 10

4。3建立健全对话机制 11

4。4构建信任机制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新媒体背景下的政民互动互信问题研究

0引言

网络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所具有的开放性、及时性和便捷性特点,迫使整个公共话语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变动。信息时代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话语沟通过程中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互动和碰撞。究其原因是由于信息公开过程中的走样,群众诉求渠道反映不畅,使得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赖危机日趋严重。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信息失灵,矛盾积聚。问题爆发后一旦解决不妥,即便是小纠纷也会酿成大事件。现今我国社会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此时网络上政民能够进行有效对话越来越重要。研究这一课题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增强政府社会公信力的同时能够引导公民合理合法而又有效地参与互动交流,逐渐培育成熟理性的公民个体,纾缓政府、社会与公民的矛盾纠纷,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净化网络空间,培育网络正能量,养成健康的网络文化。论文网

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与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质的飞跃。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政治意识的觉醒与利益诉求的增加,这使得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加快不单单使公民的政治意识觉醒,还增加了对政治参与的需求程度。但其中沟通渠道有着突出作用,一旦缺少或不通畅就很易造成政治动荡和社会的无序化。网络平台上的政府与民众互动是时代潮流也是在社会转型这一时期里极具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公众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

有效的政治沟通是减少政民互信不足的重要途径。网络新媒体正在以其互联互通、多维互动、便捷体验等特征,正在冲击并解构着传统报刊、广播电视等单向度媒体在政治沟通中的基础性地位。作为新时期一种政民互动的便捷沟通渠道,互联网有着强烈的平民化色彩和颠覆性冲动,如何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重建并完善基于政民互信的政治沟通,需要网络新媒体参与到有效的政治支撑系统之中。有效的沟通与表达不仅是民主参与和民主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保证政治稳定性的基础。而现如今由于政府与民众双方的互不信任使得在网络平台上政府与民众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解决政民互不信任这一问题有利于加快我国民主化进程。

学术界曾提出许多舆论形成的模型并且认为舆论的形成往往与由大量个体组成的社会网络结构有关,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形成舆论并使之发生改变。[1]我国学者从传媒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系统论等多学科、多视角针对网络平台中的交流互动进行探讨与研究,研究方向集中在实证研究、政策研究、舆论控制等方面。其中,网络民意的表达会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也被大家关注到,学者们的观点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以郑雯,桂勇等人为代表,认为网络是虚拟的,网络民意的真实性有待考量,其对公共政策不能产生什么实质影响,甚至网民参与造成的影响是消极的[2];第二种以黄长军等人为代表,认为网络新媒体为民意的表达提供了传统媒体无法与之相比的便捷渠道,促使政府更加符合民意,更加科学化的制定公共政策[3];第三种以叶丹等人为代表,认为网络民意的表达在政治沟通中有着双面的影响,一方面网络民意反应部分社情民意,倾听网络民意是对社会民意的尊重,且有助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另一方面网络因其匿名性、虚拟性、纷杂性等特点与网民的非理性群体行为的频发,导致网络充满着虚情假意[4]。文献综述

上一篇:王阳明南赣乡约研究
下一篇:现代城镇三代同堂的孝道路径探究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7468字】

试论新巴塞尔协议与中國...

论商业银行法律规避型创新【6833字】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银行风险监管【5474字】

新劳动合同法下企业如何...

企业會计监管体系创新问题探讨【3948字】

从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看公...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安康汉江网讯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