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域失衡问题

我国教育的区域失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地区间的学校分布都存在不平衡状况,有明显的省际差异。以高校分布为例:拥有高校数量最多的5个省区——北京、江苏、山东、广东、辽宁,其高校总量占全国高校总量的29.80%;而拥有高校数量最少的5个省区——新疆、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其高校总量仅占全国高校总量的3.37%[3]。

第二,地区间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2011年,我国东部和中部、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均仪器设备值之比分别是1.4:1和1.8:1,初中生均仪器设备值之比分别是1.6:1和2.0:1,东部地区的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300元,而西部地区则只有120元[4]。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投入相对多的经费发展教育,因此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设施和就学条件,给优秀的教师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又缺乏足够的资金留住、吸引优秀教师,从而与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第三,地区间入学机会和就学条件不平衡。欠发达地区对教育的投入有限,家庭收入也较低,对子女教育的支付能力也较低。而发达地区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较大,同时发达地区家庭较欠发达地区家庭而言收入较高,因而有能力支付充足的教育费用,从而为孩子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入学机会和更高的就学条件。

第四,大学招生录取在地区间存在不公平现象。就目前来看,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在实际录取过程中,并不是根据各地考生数量按一定比例分配招录名额。不少部属高校大幅向属地考生倾斜,还有些高校则是采用分省定额方式,对教育资源较多较优、文化较发达地区划定的录取分数线要远低于教育资源较少较差、文化较落后地区,同一所大学各地区录取分数线差异太大的现象十分常见。

(三)群体差异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分化日趋明显,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享用的教育资源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那些经济条件好、社会地位高、有职业优势的阶层的父母,凭借自己的实力,能够轻松地让孩子进入本地教学质量高、办学条件好的重点学校,享受优越的教育资源,购买各种学习工具,参加辅导班、培优班,聘请家教,发展兴趣,培养才艺,继续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向上深造,支付得起所有费用。普通阶层的父母没有足够的条件去满足优质教育的种种需求,低收入阶层的父母甚至有些连孩子的学费都负担不起,更不用说优质的教育,对于高额择校费的重点学校和较高学费标准的高等教育阶段,很多人都无奈止步了。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很严重。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方面都遭受到不公平待遇,受到包括制度排斥、经济排斥和文化排斥在内的社会排斥[5]。受户籍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局限性影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利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还受到一些不公的待遇。他们没有流入地的户口,上公立学校要交借读费、赞助费,而在城市中,农民工家庭收入本就不高,上学费用却比城市孩子更高。虽然我国近年来三令五申严禁收取借读费、赞助费,还要求保证流动儿童的专门名额,但很多公立学校仍以各种借口拒收、少收流动儿童入学。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家庭只能让孩子就读打工子弟学校,而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师专业素质等各方面都与公立学校存在很大差距,也导致这些孩子成绩不良,辍学率逐渐升高。

上一篇:产能过剩化解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下一篇: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参与的现状探析

我国法官性别比例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研究

我国流动摊贩管理的法治化思考

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

税法公平价值论(上)【14999字】

我国国家赔偿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与标准

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