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受教育也存在同样严重的公平缺失问题,这使他们成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四)性别差别问题
在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中,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问题,尤其是女性受教育问题和就业问题。
首先是女性受教育问题。中国传统观念中“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在较为贫困落后的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还有些父母认为女孩读书即使能长出息,以后还是要嫁人成为别人家的财富,得不到回报。总体上看,在义务教育阶段女孩的入学率远低于男孩,并且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还在逐步降低。
其次,女性在就业市场上待遇不公,处境不利。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规定只限男性,或者招收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还有很多职业都存在同工不同酬的情况。这些现象严重限制了女性的发展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无法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也违背了教育结果公平。这些性别歧视的不公平现象,打击了女性积极性,还进一步强化了一些人对女性受教育的传统偏见,进而又导致更严重的教育起点不公平和教育过程不公平问题。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五)校际差别问题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重点学校制度,初衷是发挥优秀学校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社会整体的教育质量,但却加剧了教育不公平问题。
少数的重点学校得到了政府大部分的教育经费投入,在各方面与普通学校拉开了巨大差距,可以尽情地优先招收分数高、成绩好的学生,而有钱有权的家庭也可以用钱权让子女进入重点学校,造成了教育的阶层差异;优秀、有能力的教师为了更好的口碑、更优的待遇争相进入各方面条件更好的重点学校,也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重点学校基本分布在大中城市中,这又加剧了教育的城乡不均、区域失衡问题。
尽管我国已提出取消重点学校,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再次提出,但重点学校的名牌效应依然强大,人们对重点学校的概念根深蒂固,短期内学校之间的不公平并不易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