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水流
长江干流下游控制水文站——大通水位站距本工程河段约 425km,大通站以下较 大的入江支流有安徽的青戈江、太湖流域等水系,入汇流量约占长江总流量的 3%~ 5%,因此使用大通站的水文泥沙统计资料代表本河段上游的径流泥沙特性。
根据水文站的实测资料,长江口来沙量丰富,多年平均输沙量约为 4。08 亿吨。 年输沙量自 1985 年以来呈明显的减小趋势,1950~1984 年大通站的年平均输沙量约 为 4。72 亿吨,此后呈下降趋势。尤其是 2003 年以来,降幅更为明显,其中 2006 年
的年平均输沙量仅为 0。85 亿吨,为 1950 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流速流向:
据历年实测瞬时落潮流速资料: 断面平均最大流速:1。0 米/秒(洪水)
断面平均最小流速:0。5 米/秒(枯水) 平均流速: 0。7 米/秒(中水)
⑤冰况 无内容。
2。2 靖江港的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工程区地貌以沿江防洪大堤为界分为陆域区和水域区。 陆域区地貌单元属长江冲洪积平原,地面标高一般+2。0~+2。5 米左右,地形平
坦。区内水网主要为通江河港以及灌溉河沟、鱼塘等,其中的通江河港构成陆域较大 的主要水系,均垂直长江分布,通过防洪闸与长江沟通。
大堤外水域区属长江漫滩~河床地貌,岸线较顺直。原一期码头 3 号引桥至下游 和尚港闸口约 750m 近岸范围发育宽度 50~90m 左右宽度的河漫滩,地面标高一般在
+1。0~+3。8m;漫滩~河床面标高在+1。0~-16。7 米,总体地形向江中缓倾,岸坡整 体较缓,水下岸坡坡比一般 1:3~1:4,局部坡度较大,如一期码头三号引桥下游 150 米范围及和尚港闸口至上游 160 米范围内,局部岸坡坡比达到 1:3,局部地段为土质 岸坡,有江水顶冲崩岸危险。
2。2。2 工程地质 勘探区属长江下游临江阶地、河漫滩~河床地带,区域地层自第四纪以来,有四
个沉积韵律,覆盖层总厚度可达 300~400 米,其中 0~70 米的覆盖层为现代三角洲 相沉积形成,主要由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和砂土组成。勘区地层成因以河流冲积为主。
据本次钻探资料,现将勘区地层自地表而下按单元土体分述如下:
ml
(1)人工填土(Q4 ):主要分布于沿江的大堤,主要为浆砌块石,及靠近水域
侧的浆砌块石护坡,局部为粘性土,成分及性质变化较大。
ml
(1-1)块石(Q4 ):人工抛石,主要分布在原一期码头下游引桥及拟建码头下
游端,局部岸坡较陡地段抛石较多,块石厚度变化较大,粒径不均。
al
(2)粉质粘土(Q4 ):黄褐色,饱和,软塑状态,含铁锰氧化物及其结核;为
陆域表壳层,厚度 1。9~15。8 米。
al
(3)粉细砂(Q4 ):灰色,含云母并且混少许粘性土,有腐烂植物及一些贝壳
屑,呈松散~稍密状,主要分布在水域表层,层厚不均,局部钻孔缺失,最大层厚 16。5 米。其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7(2~18)击。
(3-1)淤泥质粉质粘土(Q al):褐黄、褐灰色,饱和,流塑状态、部分软塑,
水平层理发育,间砂、局部夹砂或混砂团。主要分布于勘区水域表层,局部地段该层 缺失。
al
(4)粉质粘土(Q4 ):褐灰色,饱和,软塑~可塑状态,局部流塑状,薄层结
构,部分与砂呈互层,局部混砂或粉土。广泛分布于勘区中上部,一般分布在标高- 7~-23 米以下,陆域揭示该层埋深分布较浅,分布标高在-3~-16 米以下,厚度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