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生产线现状 13
3.3.1. 作业测定 13
3.3.2. 考察生产线节拍 14
3.4. 换产现状 15
3.4.1. 问题分析 16
3.4.2. 换产时间观测 16
4.基于基础IE的现场改善实施 17
4.1. 车间布局改善 171
4.2. 瓶颈工序问题分析 18
4.2.1. 操作分析改善方案设计与实施 18
4.2.2. 动作分析改善方案设计与实施 19
4.2.3. 合并工序 21
4.3. 快速换产方案实施 25
4.3.1. 内外换产作业内外换产作业分离 25
4.3.2. 外部换产时间改善 26
4.3.3. 内部换产改善 26
总结与展望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
基于基础IE的生产线现场改善研究
1. 绪论
1.1.论文研究背景
从现在市场上反应的情况来看,消费者的价值观已经与之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需求多样化的现象正在一步一步体现出来,买卖双方的定位也在不断的改变,从以前奇货可居的的情况,变成如今不仅对交期,质量有所要求同时还要向顾客提供使其更加满意的服务,“客户就是上帝”这一个在服务业常讲的话现在已经同样融入了制造业。如今我国的制造业,虽然突飞猛进,在世界也可以名列前列,但是其总规模与早已踏入发达国家家的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制造大国来讲还是十分弱小,加上薄弱的技术创新能力,导致我国的低水平重复生产,中低端技术产品生产过剩,而高端技术产品却十分紧缺。所接的订单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整个生产线看上去是一副人人有事做,为按时完成任务拼命加班加点的现象,然而在里面存在的生产停顿问题,物料的供应情况不稳定,不良品程度高,这些直接导致了生产的效率低下,在我对这方面了解过程中,了解到现在对工厂管理的分类,通常,我们可以使用生产线平衡率来考察企业的管理现状,[20]当其为百分之50到百分之60之间时,我们可以确定其为没有进行过科学管理改进的粗放式管理,在百分之60到百分之70时我们认为其有进行过生产线平衡的,当期在百分之70到百分之85时生产线是严格按照科学管理下生产的,一般任务在百分之85以上的就是可以达到一个流方式的生产模式,在中国,很多的企业的生产平衡率有两级化差异的,有较先进理念的台资企业与民企相差甚远。较低的生产平衡率可想而知企业产出率也是低的,面对如今的顾客市场,竞争能力肯定也比不过其他企业,致使企业的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