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1.2 研究意义我国城市化进展到现阶段, “村改居”已成促必然要求, “村改居”有助于健全城乡管理体制,推进基层自治民主,同时增强村民的城市意识。 “村改居”社区居民不再依靠土地为生,身份上已经是城市市民,但其自身素质以及文化水平与广大市民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虽然他们已经生活在城市社区,又难以完全适应城市社区生活,例如失去生活目标、重建人际关系困难、文化观念滞后等。如何更好地让“村改居”居民适应城市生活值得我们研究。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通过对 L 社区村改居前后农民到市民的社会生活变迁研究,重点分析了转型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原因,并观察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社区建设的过程,呈现村改居前农民的生活和村改居后新市民的生活,丰富了我们对于生活转变适应的认识;同吋,论文研究的结果可以被社区领导借鉴、参考,服务于社区长足的发展,并且可为其他地区的“村改居”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当前我国“村改居”社区研究,研究者主要关注在“村改居”社区居民个体、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社区管理制度与居民互动、文化适应等方向作研究:在对管理体制的研究上,肖丽娟通过在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调查,她认为沿袭村委会职能或是照搬居委会职能都不能适应“村改居”社区的实际和发展要求,在对照分析框架下,总结了“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定位,并以此为坐标归纳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1]。王春生则通过实证考察,解析了珠江三角洲“村改居”社区管理制度,强调借鉴先进城市社区管理经验,并提出制度升级、变更选举方式、完善社区组织,建立社区工作新机制等措施[2]。钱海涛在苏州市红庄社区进行了个案研究,微观反应宏观地阐述了我国“村改居”社区现行的管理体制的功效以及面临的问题,他认为要构建我国“村改居”社区新型管理体制,有效对策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拓展社区自治空间、发挥社会组织的能动性[3]。潘柄涛从社会资本视角,关注社会资本对公民参与的影响,解读“村改居”社区的选举参与和利益表达这两个方面的不同[4]。梁绮惠主张确立“村改居”居民产权主体地位,他认为这是保障“村改居”社区发展的前提,突破“村改居”社区发展的困境需要通过完善监督体系,考核社区工作人员,保证居民自治空间[5]。吴晓燕在成都市龙华社区的“新市民教育工程”研究中,为我们带来了社区治理的新视角新经验。她认为社区自组织可通过文化建设来提升社区认同度,再通过社区认同度来提升“村改居”社区的治理能力,受到学者、专家的肯定[6]。

  1. 上一篇:自媒体时代政务微信运行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 下一篇:“爱晚工程”高档养老机构需求问题研究
  1. 上海居民住户特征影响其...

  2. 农村居民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满意度调查研究

  3. 上海城镇居民参加商业养...

  4. 体验策略分析宜家家居为例

  5.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社会工作的介入研究

  6. 农村丧偶独居老人生存状况研究

  7. 南京雅居乐林语城小户型...

  8.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9.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0.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1.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2.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3.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4.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5.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6.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7.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