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市滨水区景观相关概念
2.1 城市滨水区景观
2.1.1 城市滨水区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内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城市中与河流、湖泊、海洋相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4],是城市中水域与陆域相连接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是由水域、水际线和陆域三个部分组成的,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5]。
城市滨水区虽然含义很明确,但是它的空间范围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讲,确定城市滨水区范围可以由滨水对人的诱导距离决定。本文所定义的滨水区空间范围包括100—200m的水域空间以及与之相连的陆域空间,对人的诱导距离大约为1000—2000m的范围,相当于步行15-30min的距离范围[6]。
2.1.2 滨水区景观
滨水景观指以水域为中心,及其周边景观之总和,其不但包括了滨水区的自然风景,而且涵盖了人文景观和物质空间,是对临水区域进行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而呈现的整体优美风景,水滨按照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河滨、江滨、湖滨和海滨景观[7]。
2.2 城市滨水区景观构成及要素
2.2.1 景观构成
从空间上看,城市滨水区景观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水域、过渡域和周边陆域景观。
(1)水域景观
水域的基本特征、水质、地域气候等要素决定了水域景观,不同河流、湖泊都有其各自的风貌和性格。
(2)过渡域景观
过渡域景观是指岸边水位变动范围内的景观,主要是湖泊、河流两岸的湿地和护坡、亲水平台等[8]。
(3)周边陆域景观
滨水区的地理景观确定周边陆域景观,周边陆域景观由周边的人工建筑、滨水绿色走廊、雕塑小品等组成,而对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陆域景观来说,城市文化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城市滨水区景观构成分析图
2.2.2 景观要素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要素包括三方面: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人文要素。
表2-1 城市滨水区景观构成及要素表(作者自绘)
景观要素
水域景观 自然要素:水体尺度、水质情况、水生态系统
人工要素:水面活动设施
人文要素:水体历史沿革
过渡域景观 自然要素:水岸动植物
人工要素:亲水设施
人文要素:人与水之间活动
周边陆域景观 自然要素:地形地貌植被
人工要素: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
人文要素: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城市记忆
3无锡太湖马山滨水区景观特征分析
3.1 无锡太湖马山滨水区基本概况
3.1.1 马山镇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马山镇位于无锡马迹山半岛,三面环湖,距无锡城区18公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全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四季分明,全年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水充沛。
(2)马山度假区概况
马山度假区地处马山镇,总规划面积为65平方公里,分为十八湾区、马圩片区和马迹山岛三个片区。1992年10月,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由国务院批准成立,这里湖光山色秀美,森林覆盖率高,三面环湖且湖岸线优美,享有“山水氧吧”的美誉。马山度假区内人文古迹景点较多,著名景点如灵山胜境规划较好,每年吸引游客量较多,但区内一些小景点规划不如人意。马山度假区内除旅游休闲产业特色鲜明外,还有先进制造业和生物医药两个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