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规范劳动力市场机制,保障劳动力的有序流入19
3.3.2 完善民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回流劳动力的发挥19
3.3.3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20
3.4 发展两地沟通合作机制促进地区间的技术经验交流21
3.4.1 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方面的合作21
3.4.2 提高培训效率方面的合作22
4 结语23
致谢25
参考文献26
公共视角下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再转移问题研究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1.1经济背景
农村劳动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它给城市或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服务建设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迁到城市,从内地迁到沿海,打工或经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8年源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对全世界的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生产发展产生重大的冲击。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之际,中国也未能幸免,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发展的中国经济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我国沿海地区的出口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大量企业的破产、倒闭。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也因此受到影响,出现劳动力返乡回流的现象。据农业部的调查显示大约有2000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危机失去工作或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1]1。从地区分布来看,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也是外出劳动力务工相对集中的地方,据统计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劳动力占全部外出劳动力的70%以上,而沿海和东部地区也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重的地区[2]1。
1.1.2政策背景
2008年,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的第5个有关“三农”的1号文件。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3]19。
我国仍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就需求结构而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就产业结构而言,经济增长过分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改变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由“外需带动”向“内生增长”转变。然而,内生增长的最大潜力、最大需求还是在农村,因此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将会继续加快农村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积极培育内需消费热点。所以在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农村劳动力认为农村迎来了发展时机,促进他们的回流。
1.1.3就业背景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观需要,社会中各行业也在提倡和实施创新发展,这必然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水平。而农村中的劳动力大都是文化水平不高,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换取收入,他们的工作大都是没有技术含量,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很低,他们随时可能被淘汰;城市政府为了维护其社会稳定、保证城市下岗职工可以得到充分的就业机会,一些城市制定了限制使用外来农村劳动力的政策措施,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的就业渠道受到一定的限制[4]22;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猛增,也给转移到城镇中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产生了影响,好多他们可以做的工作都被高校毕业生所取代,因此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受到影响,不得不转移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