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自我接纳程度,增强个体自信 8
(二)提高师生接纳意识,创造人文关怀 8
(三)父母给予更多引导,加强家校合作 9
(四)政府加强政策扶持,保障特教资源 9
五、总结与讨论 10
(一)总结 10
(二)讨论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13
致谢 14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传统的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由特殊学校来负责,但随着全纳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强调教育公平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普通学校出现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现象。2010学年,上海随班就读学生就读的普通学校已有844所,其中初中367所,小学423所,综合学校54所。 但在如今大班教学的教育环境下,特殊儿童并未真正实现“全纳”,随班就读学生的经济和生活层面上的困难已得到社会普遍关注,政府也已给予了一定力度的资金支持,但在日常的教育中,残疾初中生往往很少愿意与人主动交流,残疾初中生作为弱势群体,他们所表现出的问题值得我们的关注和分析。
随班就读残疾学生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三个方面。随班就读残疾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不仅对学生本身融入社会,开发潜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还对未来公平教育的发展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促进全纳教育的推广和实施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残疾初中生
根据国家教委会1994年印发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包括在视力、听力、语言以及智力(以轻度为主)等方面存在残疾的儿童少年。
本文对“残疾初中生”的界定是:年龄在18周岁以下,按照九年义务制教育实施办法,被安置于普通初中就读,并在肢体、视力、听力、智力、语言等方面的发展上与正常儿童少年有显著差异,主要包括肢体残疾和轻度弱智的儿童少年。论文网
2、人际关系
多数学者认为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心理或行为上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个过程。王晓红认为人际交往主要是指一种人们通过交换信息、思想以及经验和技能来达到相互认识、理解,进一步促进彼此合作的情感交流方式。 另有学者认为,所谓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人的心理方面,反映的是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是一种心理状态。
本文对“人际关系”的界定为:通过长期的彼此交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亲密性、融合性、主动性并且在行为和情感上相互认同和满足的关系。
(四)研究方案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根据观察的随班就读残疾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以及学生家庭背景、生活基本情况,分析残疾初中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四个层面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法
主要是以国内外其他一些学者的观点及研究成功为基础进行探讨、分析的方法。本文是通过关于随班就读以及残疾初中生人际交往研究方向的文献整理,撰写基本访谈大纲,同时也作为论文辅助说明的材料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