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微一端一门户”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传播政务信息、开展政民沟通,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的有效平台。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让各类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在社会上传播,尤其是热门事件的传播极易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涉事机关形成极大的舆情压力。作为政府组成部门中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一个部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关注。尤其是人民警察的执法瑕疵或者违法违纪行为,更容易被新媒体传播并放大,引发网络舆情,给各级公安机关带来不可预测的舆论压力。从2019年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披露的数据看,在所有的政法机关中,涉及公安机关网络舆情的占比高达61。4%。因此,新形势下关注和研究网络舆情,探究有效的预防和引导策略,是各级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公安网络舆情概述文献综述
(一)舆情
关于什么是舆情,学者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者孙立明通过对比不同学者的定义,并结合自身对舆情的观察,认为舆情就是社情民意。这种社情民意包括公众对公共问题的情绪、态度、意见三个方面的内容。由于现在舆情常与互联网发展相关连,因此公众对公共问题的情绪、态度、意见常常一同出现在网民的表达实践之中,所以网络舆情已经成了舆情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公安网络舆情
公安网络舆情,又称涉警网络舆情、网络涉警舆情,就是指在网络中,与警察或警务活动有关的公众发表的意见或言论事件。这些意见或者言论事件既有能有效推动公安工作向前发展的正面舆情,也有阻碍和破坏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个体更好维护社会治安和服务群众工作的负面舆情。纵观近几年与公安机关有关的所有网络舆情,给公安机关带来积极影响的正面舆情多表现为隐性,而占比较大的负面舆情则以比较明显的方式呈现出来,其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化、冲突化甚至是危机化更是让涉警负面舆情给公安机关带来极大压力。因此可以说,网络舆情对公安机关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公安机关的网络舆情治理工作能够全面、科学、系统和及时,那么即使是负面舆情也能让公安机关从危险中把握机遇,奋发图强。否则,舆情尤其是负面网络舆情就有可能引发广大网民更多的情绪宣泄,导致情绪激化,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为网络暴力和线下行动,影响社会稳定。本文主要关注和研究涉及公安机关的负面网络舆情,希望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梳理,能够为各级公安机关网络舆情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1。公安网络舆情特点
(1)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舆情作为人们对公共事务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意见,必然要借助一定的中介体向外宣泄或者传播。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以论坛、微博、微信、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从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人们在这些网络新兴媒体上接收所需要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生产和对外发布信息,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展开讨论。这些信息在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助力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形成覆盖全网的网络舆情。涉及公安机关的有关信息被网民关注后,同样也会形成相应舆情给公安机关带来压力。涉警负面网络舆情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借机发挥并炒作,极有可能会引发更大危机。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2)治理难度大。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在对涉及公安机关的舆情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因自己身份的确定性、公开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而变得小心谨慎,不会随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受传播渠道的影响,舆情产生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而在新媒体时代,网民摆脱了身份的限制,也不必担心转发评论带来的后果,这就导致网民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涉及公安机关的网络舆情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网络具有的强动员性可以使素未谋面的人在没有任何组织的情况下,对涉及公安机关的网络事件形成统一的看法。因此,网民短时间对涉及公安机关网络事件的关注极易引发网络舆情危机。再者,由于互联网新媒体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虚拟性,使得屏蔽了真实身份的网民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他们中一部分利用虚拟网络空间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意或者无意的制造混乱。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令公安机关在网络舆情监控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还很难实现对全网舆情及时、全面监测。监控技术的不足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安网络舆情治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