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配合物微/纳米结构材料的XRD表征 13
3.3配合物微/纳米结构材料的形貌表征 14
3.4 表面活性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配合物微/纳米结构材料形貌和尺寸的影响 15
3.4.1 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影响 15
3.4.2 反应时间的影响 18
结 论 20
参 考 文 献 22
1 前言
纳米材料又称超微细材料, 是由微小颗粒---绝大多数是晶体, 其特征尺度至少在一个方向上为纳米量级---组成的固体,其典型的晶粒尺度为1-100 nm。纳米配合物的尺寸进入纳米级后,其结构和性能与常规粉体相比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纳米配合物在化学物理以及材料科学的各个领域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而且可作为螯合剂、稳定剂、生物活性剂和催化剂等功能试剂。结构多样,性质独特,在催化、磁性、发光、非线性光学、多孔吸附以及导电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纳米材料的概念最初是在80年代初期由德国学者Glieter 教授提出并首次获得人工制备的纳米晶体[2]。
近年来,无机纳米材料飞速发展,制备及应用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对于将配合物制备成纳米材料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Schnebeck 和Swiegers等对具有三角形、矩形以及其它一些多边形等形状的配合物设计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表明有机配体是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组装体中的骨架材料, 通过有机配体的选择可以有目的地控制合成各种新颖的纳米结构。国内南京大学白俊峰研究小组在配位聚合物和过渡金属氧簇合物构筑微/纳米配合物材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鉴于金属配合物与纳米粒子都具有特殊性质,结合多年从事多核配合物功能材料的研究,最近我们研究小组把研究兴趣转移到了配合物纳米材料上面。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我们研究小组主要是从事含杂环(吡啶、吡咯等)多齿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光电磁性能的研究,其中的一个体系就是含吡咯三齿席夫碱配体(HL1和HL2)及其配合物,有关HL1和HL2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结构和性质的部分研究结果已经发表[4]。Floriani和他的同事用(L2)-合成了钌的配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6]。Gal和他的同事们也对HL2被还原后得到的相应胺配体的铑(I)和铱(I)的配合物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它们是否有可能作为苯乙炔聚合的潜在催化剂[7]。文献还报道了一种(L2)-的铜(I)配合物。这种配合物的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它是一种不寻常的不对称铜(I)二聚体,其中一个铜(I)的配位数为2,另一个铜(I)的配位数为4 [8]。1987年,报道了与(L2)-配体类似的且有手性的但也是N3三齿配体的铑(Ⅰ)、钴(Ⅱ)、镍(Ⅱ)和钼(Ⅱ)的配合物,并且发现这些配合物有可能作为苯乙酮氢化硅烷化手性选择性催化剂或者助催化剂[9,10]
通过使用卤离子作为金属离子间的桥梁和准平面三齿配体,可以产生单体、二聚体或链状聚合体配合物[11]。使用刚性配体可以产生单体、二聚体配合物。然而,使用刚性不太大的配体可以产生二聚体和链状聚合体配合物。这些二聚体和链状聚合体配合物具有有趣的磁性。(L1)- 是三齿席夫碱配体,(L1)-具有弹性。(L1)- 的 弹性会影响单核体、二聚或多聚配合物的形成。因此,为了确定单体、二聚体或链状聚合体配合物是否会在合适的桥联卤离子或拟卤离子存在时形成,以及为了研究二聚和多聚配合物的磁性。我们小组对(L1)-、(L2)-、(L3)-和(L4)-的配合物已进行了研究,至今,已合成了一系列单核,桥联二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目前,我们小组对这些配体的配合物依然在进行研究。本文在完成三齿席夫碱配体HL1和HL2 及其碘代配体的配合物Cu2(L3)2(1,3-NCS)2]和[Cu2(L4)2(1,3-NCS)2]的合成后,通过在配位反应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并改变反应条件制备出了一系列不同尺寸和形貌的配合物纳米材料,利用IR、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这些配合物纳米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