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无暇”与当代闲暇社会的提倡形成较大反差。幼儿的闲暇生活是幼儿在闲暇时间内按照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自主地进行活动,并能感受到闲暇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和轻松,而且能够初步的养成适合自己的度过闲暇时间的技能。而且幼儿的闲暇时间大多数是与父母在一起的,所以父母对于闲暇生活的理解将会直接影响孩子闲暇生活的状态。再加上幼儿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性,有着不同的喜好。幼儿在园的学习主要通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获得知识经验,促进培养幼儿体智德美全面的发展,但是幼儿园以集体活动为主,而且区域活动时间有限,材料数量有限,空间有限,要依据每位幼儿的真实经验水平而安排活动是很难的,因此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在幼儿园不能完全得到释放。但是,在幼儿园之外的时间内,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的活动。而父母则要利用孩子的闲暇时间,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性和顺序性,慢慢的细心地栽培,让幼儿感受到闲暇生活的乐趣,更好地达到自我的发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与教师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在幼儿闲暇生活中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幼儿在闲暇生活里全方面的发展。
(二)闲暇生活是幼儿应当享有的权利
儿童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人格,是需要被尊重的人,在闲暇生活上,儿童同样享有权利。这个权利是儿童自主选择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并在1990年9月2日生效的《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和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和艺术活动:缔约国应尊重并促进儿童充分参加文化和艺术生活的权利,并应鼓励提供从事文化、艺术、娱乐和休闲活动的适当和均等的机会。”我国作为缔约国之一,应遵守公约。在1992年,我国制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3]可见幼儿享有闲暇的权利已被世界所认同。
(三)选题的意义
理论意义。首先,本选题是参考文献后对幼儿的闲暇生活进行总结概括,再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数据,这种实践性的研究加上文献的参考,可以在了解幼儿闲暇生活的基本情况下,分析其中存在的缺漏与不足,不仅引起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关注,同时对家庭教育理念也可以提出相关的建议,不断完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理论。其次,从我国近十年关于闲暇教育的研究来看,主要以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为主,其中大学生占比重最大。对于幼儿这个特殊的群体,在闲暇教育方面关注点较少,所以本次课题将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幼儿闲暇教育的研究能够对完善我国闲暇教育理论提供一定的帮助。
实践意义。首先,本次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改善父母对闲暇教育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树立科学的闲暇教育观念,为幼儿的闲暇生活提供多姿多彩并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逐渐提高幼儿闲暇生活的质量。其次,伴随着闲暇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家长与幼儿良好的沟通,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家庭。再次,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但是闲暇教育的开展光靠家庭是不够的,需要社会以及幼儿园给与一定的支持,从而有助于家园社区的合作,对整个社会的文化教育形成一种助推力,有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对于闲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