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班建构游戏与教师指导简述
2。1 中班开展建构游戏的必要性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刘焱在《幼儿园游戏与指导》中提出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游戏材料或其他物体,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形式或结构的活动。[1]建构游戏是幼儿创作表达,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载体。
皮亚杰认为具体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基础,随着中班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其具体形象思维得以发展,张莉提出具体形象性是中班幼儿最突出的思维特点,[2]此阶段幼儿有意记忆出现,想象力、创造力快速发展,表达和创作的意愿强烈。建构游戏能够给予幼儿广阔的创作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这一阶段教师重视幼儿的建构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满足中班幼儿表达创作的需要。
此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中班幼儿要达到架空的建构水平,朱家雄、汪乃铭、戈柔在《学前儿童卫生学》中指出幼儿小肌肉群如手指和腕部肌肉发育较晚,3-4岁幼儿还不能运用自如,5-6岁手部小肌肉群才开始发育,幼儿能比较协调地做一些精细动作。[3]其次李红《幼儿心理学》中提出幼儿想象在3-4岁时迅速发展,这一阶段基本是无意的,而到幼儿晚期,有意想象有了明显表现,大班幼儿活动中出现了更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4]综上,结合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重视中班幼儿的建构游戏,为幼儿更精细更高水平的建构提供发展的可能。
2。2 中班建构游戏中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中班幼儿在思维认知等方面迅速提高,但由于年龄小、认知存在片面性等问题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中的隐含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并及时回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5]教师角色定位不同,对于幼儿游戏的影响也不同。约翰逊等人在《儿童游戏——游戏发展的理论与务实》中根据教师对游戏介入程度的高低,将教师角色分为不参与者、导演者、旁观者、舞台管理者、共同游戏者、游戏带头人。[6]不参与者是幼儿游戏时教师不关注幼儿活动,放任幼儿游戏,导演者则是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直接告诉幼儿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极有可能破坏幼儿的自主游戏。这两种角色都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建构能力的发展,给幼儿的游戏带来负面影响并不可取。而另外四种角色则是支持性的角色,属于正确定位,能给幼儿游戏带来正面影响,确保建构游戏的价值。论文网
邹韬奋说:“理论是实践的眼睛。”理论指导教师实践,是教师实践的依据。中班幼儿发展迅速,且在学前期处于承上启下的年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依据才能在实践中正确指导幼儿建构游戏。
邱学青在《学前儿童游戏》一书中提出了教师指导游戏的三种方式——平行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和垂直式介入法。[7]不同的介入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避免错误的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指导方式。同时在丁海东主编的《幼儿园游戏与指导》一书中也指出教师在活动中的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富于创造性的介入,是区域活动更增游戏色彩。[8]中班幼儿能够开始自己组织游戏,且情节不断丰富,人际关系突破师幼互动转向同伴互动,因此教师掌握指导方式、选择合适的方式指导幼儿建构游戏,可以防止干扰幼儿的想法,破坏幼儿自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