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小学写作教学主要是写文章,忽视了文章以外的其它语篇写作。研究文章以外的其它语篇写作,促成写作教学从写“文章”向写“语篇”的转变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创设语篇交际的虚拟生活场景”、“开发教材中的语篇写作知识”、“借鉴教学实践中语篇训练的实例”、“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等4方面设计和实施语篇写作。52322
毕业论文关键词:写作教学;文章写作;语篇写作;转型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writing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is mainly to write articles, ignoring the other discourse writing. Researching other discourse writing can greatly contribute to make writing teaching from “article” to “discourse”. We can design and implement discourse writing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creating the virtual life scenes of discourse communication in the classroom”,“developing the knowledge discourse writing in textbooks”,“learning the instances of discourse training from the teaching practice”,“using modern information means”.
Key words: Writing teaching; Article writing; Discourse writing; Transformation
写作是一种书面交际活动,是在书面交际活动中构造语篇的过程。王荣生指出:“写作是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等手段,建构意义,构造语篇,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活动。” [1](P75)所以,写作是交际的一种需要,以文字弥补说话所不能,它不仅包括写作整篇文章,还包括文章以外能满足一定交际需要的非文章类写作类型。然而,中小学写作教学一直以文章写作为主,文章以外的其它语篇写作训练被挡在了课堂之外,这种情况不利于写作教学的开展,有必要加以研究。
一、写作教学现状:以文章写作为主
中小学写作教学以写文章为主,忽视了文章之外的其它语篇写作。这一点,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中作文设计,或是教学实践中都存在。下面对此加以分析。
(一)课标中写作以认知取向为主,缺乏语篇意识
课程标准体现国家意识,是编写语文教材,实施教学的依据,也反应出写作教学的取向。我国写作教学的取向不同于西方,总体上属于“认知取向”[2](P9)。如语文教学大纲(1994年、2000年)分别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4](P7-16)由上述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描述,可以看出,写作课程的取向,侧重在社会认知。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人生、自然的认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新奇的想象能力、独特的个人视角等,没有把写作看作是交际的需要。教学中师生缺乏语篇意识,把写作行为孤立于交际需要之外,注重文章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以写好一篇首尾完整的文章为目的。学生的作文训练就是为了写文章,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作文的读者也几乎只有语文老师和阅卷老师。因此,在中小学写作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把写作当成“作文”来教,管“写作叫‘作文’,把写作的结果片面等同于‘文章’。”[2](P2)其实,写作的结果不仅指首尾完整的文章,而且指能独立地达成交际意图的语言单位——语篇。它既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还可以是硕士论文、学术性的论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