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们选择教授的习语惯用语应当是中国老百姓经常用到的,是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和使用的。某些地方方言中偏僻的习语惯用语是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熟知的,就没有纳入教学的必要性。如:“走电”、“一忽儿”、“老鼻子”、“够份儿”。相反,“出难题”、“出洋相”、“打招呼”、“闹笑话”、“伤脑筋”、“有两下子”、“走后门”、“走弯路”这些见于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用词显得可亲多了,自然也是对习语惯用语教学的重点。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引言部分主要写本文的写作内容与写作意义;第二章从语义、语法、语用等角度分析了习语惯用语的常见偏误类型;第三章总结习语惯用语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原则与方法;第四章针对偏误类型,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原则与方法,多层次解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词汇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五章总结全文。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习语惯用语常见偏误
(一)语义方面的偏误
1、错把字面意义当做实际意义。
我们知道习语惯用语的语义通常是双重和变异的,并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也不能将其构成语素意义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多种手法进行艺术化处理,得到新的含义。这种特点使得留学生即使认识习语惯用语中的每个字,了解每个字的含义,却不能真正理解它的实际含义。并且由于习语惯用语经过历史的积淀、充满了未知的文化机缘,如果只是简单地想通过表面文字的意义去理解习语惯用语,就很容易产生偏误。
例如:上班快迟到了,我还没吃完早饭,妈妈让我吃不了兜着走。
他这么粗心大意,经常被路上的绊脚石绊倒。
我昨天睡觉做了个白日梦。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吃不了兜着走”比喻事情出现了很严重的失误,需要为错误负一定责任。而留学生却根据字面意义把其理解为“吃不完揣在身上带走”。“绊脚石”比喻比喻阻碍前进的人或事物,而留学生却把其理解为现实中阻碍行走的石头。“做白日梦”则表示根本不能实现的幻想,并不是留学生所要表达的白天睡觉做梦的意思。这几个例子都是习语惯用语学习中容易产生的望文生义的结果。
2、语义偏离实际情况
因为外国学生对习语惯用语的理解与它的实际意义往往相差甚远,所以经常在语言表达中出现逻辑错误,使得句子前后矛盾。
例如:为了买那个包,我已经过了很久这种打小算盘的生活了。
谢谢你提前告诉我这件事,你真是个事后诸葛亮。
“打小算盘”一般是用来表示在在小处斤斤计较,往往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与生活中“精打细算”相差甚远,学习者对“打小算盘”的理解与实际意义的偏离,造成了句子的逻辑错误。“事后诸葛亮”比喻事前无意见,事后才高谈阔论的人,与前半句的意思相反。
3、色彩义理解有误
习语惯用语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褒贬溢于言表。汉语惯用语有这样一个很鲜明的特点:用于褒义的非常少,表达中性意义的习语惯用语也较少,表示贬义的习语惯用语却很多。显然留学生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特点,或者说很难通过字面意义去判断其感情偏向,所以很容易产生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