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时期,教具的基础很薄弱。早先,洋务运动屡屡受到阻碍,科举选材的老办法直到1905年才得以废除。1906年,清政府在上海、奉天(今沈阳)两地设立了科学仪器馆,这一尝试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1914年,留学归来的任鸿雋、赵元任创办了科学仪器公司,这时中国才算是有了教具制作基础。1937年,作者王晓梅在《物理器械实验法及其原理》一书中写道:“始自前清末叶,然积其数十年过去之成绩,微特不能创作新器物,以占得世界发明家之一席。即就欧美各国今日所视为见习或风行之器物,尤事事需给于邻邦,甚或并其使用法及管理法,亦多茫然不解” [4]。这一段话说明,旧中国时期的教具制作业产品种类和数量均很少,且多是模仿国外的仿制品。当时,学堂里的教具多是从国外购买的,教具主要包括木尺、算盘、皮球、单杠、风琴等,教具比较简单,直到现今我国教具也没有脱下“简单”的帽子。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新中国时期教具的发展道路崎岖。新中国建立初期,百业俱兴,教具也得以发展。当时,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门率先在沈阳创立了科学仪器厂。南京仪器制造厂随后被划归到教育部,北京仪器厂也于1955年被划归到教育部。此时,按照国家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全国中小学教学仪器的生产由教育部统一规划安排。从此,我国拥有了自己生产教学仪器的能力。建国初期向苏联学习的风气也刮到了教育领域。1957年,苏联在首都北京举办了一场“国民教育展览会”,展示了苏联成套的教育仪器。总理周恩来也亲临现场,对教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苏联的教育在当时对于我国的教育是有一定帮助的。我国从最初的全盘模仿制造苏联教具,到后来对大部分做了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教育的促进。然而,好景不长,1958年到1977年,我国教具的发展先后受到“大跃进”和“文革”的打击。大跃进时期,教学仪器生产厂只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产品设计时随意改动,一的“割盲肠”。当时,在做物理实验自由落体教具“毛线管实验”时,工厂取消了对管道抽真空的步骤,只注重生产出仪器,这么做严重违反了教具设计生产的原则,生产出来的仪器实验效果差,是一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行为。文革时期是教具发展的重灾期。不仅学校里的教具难以保护,多有失散,教学仪器生产厂也是屡遭厄运。几个主要仪器生产厂——北京教学仪器厂、南京教学仪器厂、沈阳教学仪器厂均被先后叫停生产。曾在上海展览馆展出透明人体模型的上海模型厂也随后被破转行。短短时间内,全国各地教具的生产都被迫停下来。“复课闹革命”之后,没有教具的困境逼发出了师生自制教具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自制教具的积极作用被大家发现。随后,人们总结经验,不断发展自制教具,使自制教具的良好传统一直延续到今时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