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与纪律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时期是形成规则意识与纪律意识的重要时期,规则意识影响着未来规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纪律意识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素质。促进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内化以及巩固,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与纪律意识是常规教育的主要作用。因为幼儿园生活环境具有制度化、集体化的特征,而小班幼儿刚从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步入具有制约性的集体环境,这一时期正是约束小班幼儿的不良行为和培养幼儿常规的关键时期。教师要能够抓住这一“关键期”进行合理的常规教育,让幼儿可以对规则、纪律有一定的认识,将规则与纪律意识的培养贯穿始终。
3。4 有利于形成井然有序的教学秩序
良好的常规管理是幼儿园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保证。小班幼儿刚步入集体生活,吵闹、尖叫等行为时有发生,常规的存在可以使小班的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幼儿园良好常规的存在使得幼儿园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工作氛围,使得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条理,保教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教育成效也会得到有效地提高和增加。只有在安全、和谐、井然有序的环境中,教师才能顺利地组织好教学活动,完成好教学任务,进而实现常规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4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1 幼儿园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当今社会,幼儿园数量庞大,良莠不齐,幼儿园的管理制度自然也存在着缺陷。“幼儿园的管理要求直接影响着每一个班级的管理模式。”[1]目前,有的幼儿园将常规管理的成效与教师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教师承受着来自多方的压力,导致教师对幼儿的要求过于偏激,为了保证班级的良好秩序以及过度重视幼儿的安全导致教师对幼儿的常规要求的程度出现偏激的现象。也有的幼儿园缺少组织关于常规教育的教研活动以及相关的教师培训工作,对常规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除此以外,教师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常规教育不合理的原因。幼儿园管理制度的缺陷归根结底是管理层人员的教育观念的滞后以及其能力素质不够全面。
4。2 教师实施常规教育的方法不科学
常规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事实上,很多幼儿教师把常规教育当作便于自己管理的一种手段,而非最根本的“育人”。部分教师认为常规教育只是让幼儿学习规则规定,他们只关注常规教育的结果以及其对自身教学工作的益处,而忽略了幼儿是否习得与内化了常规。
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采取了一些不科学的常规教育方法:第一,幼儿教师从班级管理和教学的方便出发,制定本不属于常规的规则,以维持班级秩序为常规教育的目的,这在根本上改变了常规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教师在实施常规教育的过程中,过度限制幼儿的自由,实施方法以强制性和外控的方式为主,忽视幼儿对规则的内化,进而出现了偏激的常规要求。第三,教师的常规教育评价方式以及评价观念不合理,教师多采用负面评价、他人评价的方式,忽视评价对于幼儿常规习得的影响。合格的常规教育应该是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以及身心的发展规律,为了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而存在的。在我看来,教师的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说 是因为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滞后,对常规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4。3 家园常规教育的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