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络培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毕然认为:“传统社会,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途径是通过听教师的授课或自己学习教科书,形成了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格局。”[1] 互联网在大学校园的日益普及,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平台,大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们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自主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互联网不仅拥有海量的教育内容,并且操作便捷,大学生不用完全依赖书本和课堂学习。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组织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大学生了解思想道德教育最前沿的知识,探索未知世界,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二、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网络技术在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一)网络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中,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并且需要通过考试检查学习效果,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不高,并且课堂讲授的内容、考试的内容都由教育者制定。这种教学模式,会帮助教师树立一定的权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明显提高,他们对网络上的价值观念有自己的判断。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削弱。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学生通过网络自主的搜索自己需要的知识,学生更倾向通过自己来选择和接受知识。另一方面,网络上的知识丰富而且全面,大学生甚至可以了解到连教育者都不清楚的知识,教育者自身的知识体系的优势变得不明显,课堂教学的权威性被消解,相应地教育者的权威性也被淡化。
为适应网络带来的教育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改变落后的教育思维方式,不断学习新事物、改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努力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生机和活力。
(二)网络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论文网
尽管网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很多机遇,但也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网络的隐蔽性、无拘束性,导致了大学生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方面,大学生有很多自主时间的安排,加上有些大学生自律性较差,没办法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花费过多的时间在网络上,沉迷于虚拟游戏,长期下去,造成少数大学生旷课、学习成绩快速下降,甚至有些学生网络成瘾严重到无法继续学业;有的学生沉迷于虚拟的封闭世界无法自拔,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喜欢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交朋友,整天和电脑终端打交道,缺乏有感情的人际交往。在现实世界中表现出人际关系淡漠,责任心缺失,丧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网络上存在着很多色情信息。色情信息传播对各国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不同,色情信息对我国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危害。由于青年学生自控力不强,加上人生观、道德观不健全,很多学生被网络上的色情信息所控制。上述种种问题,学校必须加大网络思想政治的教育管理和引导力度,促使大学生远离网络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带来了大学生道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