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给网民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间,超过了很多社会责任的范围,由此引发的网民道德问题越来越严重。一方面,互联网环境具有隐蔽性,缺少现实社会的种种约束。在网络环境中,别人的言行是不可信的,大学生长时间沉迷于虚拟世界,会导致对社会的责任感逐渐缺失。李玉玲认为:“网络的建立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即虚拟生存。” [2]这种生存方式使得他们在网络上隐藏自己的身份,给自己戴上各种各样的面具。很多人在网络上表现出与现实人格截然不同的虚拟人格,发布假消息、说假话等行为非常普遍。另一方面,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虚假、不健康的信息,一些大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较弱,长期浏览这样的信息,会导致他们的道德观念弱化,甚至会在现实中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因而,有的人总是在网上展现出与生活中不同的性格;有的人通过网络的隐蔽环境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不满;还有一部分人则利用网络远离生活中的压力。如此等等。

三、网络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面解析

针对网络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避免和消除网络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希冀从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教师的角色定位、学生的自律性等方面加强创新研究,以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1.确立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互联网信息全面性,让大学生利用网络就能了解全世界。因而,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已经离不开网络。但是,在很多学校,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却困难重重。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对互联网的了解,一味的认为互联网带来的大多是不利的影响,基本上没有好处。这就造成了片面地强调网络的负面影响,妨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非常固定,教学方式也过于封闭,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存在的问题,学校要理智地看待网络对教育的积极作用,注重抓好以下两点工作: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确立开放的教育观念,用理性的态度面对互联网,正视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有利条件,主动学习互联网知识;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尽快由枯燥的内容、落后的效果、生硬的方式,向网络背景下新颖的内容、及时的效果、灵活的方式转变。要以包容的心态面对互联网引发的不利影响,确立开放、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文献综述

2.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很多问题,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定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同时也影响着高校自身的教育发展。网络上的师生交流与课堂的师生交流明显不同。在互联网上,教师和学生之分,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没有现实中的顾虑。互联网作为越来越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其自由和平等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再用领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学会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培养出社会各阶层的优秀人才。

3.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第一、坚守信息获取上道德和法律底线。大学生上网要遵守法律法规,弄清网络信息的来源、内容的真假美丑,加强上网的自我约束,对虚假信息、违法信息、涉及他人隐私的信息增强辨别能力,要守住道德底线,努力做到不搜索、不传播,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就越过法律的红线。

上一篇:孟子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下一篇:马克思阶级理论与我国新阶层的属性分析

小学中高段数学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

《吹小号的天鹅》对儿童...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安康汉江网讯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