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义务教育普遍实施的今天,学校几乎占据了一个人从童年期到少年期再到青年期的绝大部分时间,但实际上家庭教育在孩子人格形成时期具有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重要性。为适应人才化潮流,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富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试图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说明我国在家庭教育促进中小学生人格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分析家庭教育模式的差异对学生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正负面影响,从而论证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人格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结合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塑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可行性措施,针对目前家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原则和对策,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进一步互补,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大力推进中小学生人格培养。77107

毕业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人格培养;中小学生

Family education and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In today is generally implemented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s are almost occupied a person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to young adulthood, most of the time, but in fact family education in the child's personality formation period has the importance of school education cannot be replace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talents and meet the demand of high quality and cre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tries to Through the contrast for example,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will develop different personality and analyzing these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npidual growth, thus demonstrating that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can not be ignored, is presented to shape a good atmosphere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family education in China,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family education proposed som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incipl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further complementary,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family education, vigorously promote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Key Words: home education;Personality training;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一、中小学人格培养在家庭方面面临的挑战

(一)中小学生应当具有的健康人格

人格(英文personality),源于拉丁文“persona”,其原意是指面具、脸谱,即人愿意展示给公众的某些侧面,人可以用它来向社会显露自己、展现自己的特质。据传,公元前100多年前有个戏剧演员为了遮住其斜眼的缺陷戴上了面具,这个词因此而出现。

人格一词的含义是多重的,不同的观察角度会有不同的定义解释。《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提出这样的人格概念:“包括遗传的和后天获得的成分的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或特征的有机结合,人格能使一个人区别于他人,并可通过他与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关系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普遍认知,可得知:人格是人经由社会化获得的,具有稳定性的心理特质,是评价一个个体的最基本的概念,是思想、品德、情感等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综合性效应与评价,是价值化的社会人的素质。[1]  也就是说,个体的人格形成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除了遗传因素、身体因素、家庭因素的影响外,还有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的影响与之共同交织成了一个人的人格特征。

中小学期时期是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初期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是一个个体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个体会随着与外界的接触,不断发展自身对外界的认识,也是在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人格的时期。这之间会经历几个比较特殊的时期,比如说依赖期,这更多的会出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他们会更加敏感脆弱,更希望和父母接触,与父母交流,希望有人能指导他们,使他们安心;又比如说心理断乳期,这又称危险期,这一般发生在初高中时期,少年人会更渴望摆脱父母监督,成为独立的人。但实情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他们对自主性的渴望,使他们感觉对父母的顺从是一种压力和束缚,所以会经常做出反抗的举措;但在另一方面,他们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无法摆脱父母的依赖,当遇到困难又非常期待着父母的帮助和安慰,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这在诱惑和无奈中是很痛苦的;又比如说青春期,青春期里的个体的自我意识会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旺盛、形象思维比较直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不断增强,具有良好的记忆力、较强的求知欲、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想象力丰富、[2]但是情绪不太稳定,如果不加引导,极易走上歪路。各种时期有不同状态,因此,整个中小学阶段极其需要父母的关注与正确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形成完整的人格。

上一篇:宗教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下一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道德...

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与农...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经济发...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的本...

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与...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