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8
(四) 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9
参考文献 11
附录I 12
附录II 14
致谢 15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以市某幼儿园为例
近几年来,青少年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在网络上以“校园暴力事件”为关键词搜索一下,立马可以看到很多被报道出来的学生暴力事件,其中有的案件及其残忍,让人不能相信是青少年所做出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犯罪案例中70%的少年暴力犯罪在幼儿期就有攻击性行为。这样长此以往,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良好品德的发展,而且也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所以,重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以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矫正,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大班的幼儿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自我和分辨对错的能力,年龄大一点的幼儿与年龄小一点的幼儿相比他们有了更多的敌意侵犯、或以指向的侵犯。由此滋生了笔者对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问题的关注和探讨。从攻击性行为的现状、攻击性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希望通过对本文的研究,能够改善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因为他们是我们未来重要的组成部分。论文网
一、攻击性行为的概念界定
(一)攻击性行为特点及类型
“攻击性行为是指有意的、他人不愿接受的伤害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踢、抓、咬、用力推搡以及用物品或工具等有意伤害别人的身体的动作,或骂、侮辱、贬低等有意伤害他人言语行为。”[1]
“哈杜普认为攻击性行为的类型可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由工具性攻击逐渐向敌意性攻击转变,敌意性攻击的比率逐渐超过工具性行为,在整个学前期内,工具性攻击慢慢减少,敌意攻击性在慢慢增加。”[2]
(二)研究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意义
大班幼儿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大部分是与玩伴之间发生冲突引起的。攻击的方式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而产生改变。5-6岁幼儿常常会采用动手打人的方式,,大多数是为争夺玩具或者是空间游戏的争夺,他们的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多为工具性攻击,并且年龄大一些的幼儿渐渐的会从身体性的攻击转而采用戏弄,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等方式[3]。大班幼儿面临着进入学前班,要进入系统的学习,如果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不能及时改正,那么进入学前班他们将不能适应学习生活,所以滋生笔者对大班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和探讨。
二、市某幼儿园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
笔者采取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问卷法,通过自编的《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最终回收问卷106份,去除无效的问卷后,保留有效的问卷100份,回收率83。33%,观察记录表36份。
(一)攻击性行为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通过36个观察记录表,可以看出攻击性行为是存在性别差异的,在幼儿园大班中,大班男孩的攻击性行为明显的多于女孩。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市某幼儿园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起者情况文献综述
攻击发起者 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