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对外贸易时品牌营销所面临的问题
(一)出口商品中拥有品牌的企业很少
我国每年要出口几千亿美元的商品,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变得越来越高,但是我国这些商品中标志了自己品牌的数量却是非常非常的少;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商品是没有品牌的:另外百分之三十的商品甚至打的是外商的品牌!许多从国外回来的商业人士都在感叹:“国外的中国制造确实非常多,然而,标的却基本不是中国品牌。”这就是为什么你在国外看到很多产品,标志确实MADE IN CHINA的原因。
中国的产品,走在外面反而成了低廉的、快捷的、没有技术含量和技术成本的象征。很多国外消费者用着中国的生产的日用品,却对中国制造缺少尊重,反而嘲笑,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中国是没有足够的自我产权的,对他们而言,中国仅仅是一个代工者的作用,没有你,还有其他发展国家来履行这个作用。就像之前的研究,我国从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拥有自主产权的品牌进步甚微,数量增长和经济增长的速度完全不匹配。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缺少拥有自主品牌的优秀企业,但我们的产品有量却难保质。这里说的质不一定是质量,还是指这些产品所代表的技术含金量不够。文献综述
产品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是一个商品最重要的闪光点,也是留住顾客,打响自身知名度的关键因素。不具备这些特制的商品和企业,难以脱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名企,真正的名牌。
(二)我国的品牌没有自我保护的认知和意识
改革开放,我们的自有品牌被外国人抢先注册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最起码有几百起是广为人知的,不仅仅是欧美国家,日韩等亚洲强国也都有几十起的抢注中国商标的事件。而这样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并且会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进一步发酵、失衡。被抢注的后果是什么?是你以后再想去得到这些,所花费的金钱数量会比你当初得到的扩大几十倍,基本是你无法再挽回得了。曾经的计划经济时代,让我国的企业在起步的时候没有任何的保护意识,对品牌的价值没有任何的认识和重视,有一点蝇头小利便非常的满足了。所以外资企业仅用低廉的价格,就买到了很多有很大潜力的品牌商标。然后他们再利用自身的优势对这些品牌进行洋化、优化,再进入中国的市场,自然而然的占据了主导地位,让本土品牌更加的艰难。
短视这样的观念让我们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高昂、太难以接受了。例如;广州曾经的驰名品牌“洁花”品牌被美国的宝洁公司封杀、我们的国民品牌“扬子”最后反而变成了洋牌子、曾经响彻大江南北的森达皮鞋被外国某大牌收购后再也消失不见……这个时代,品牌意味着市场地位。没有了自己的品牌,如何去和别人进行有效竞争呢?我们国家曾经也有很多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然而,在市场的演化下,他们不仅没有进一步的拓展发展,反而最后消失在了市场上,这是为什么?就是缺乏了对于自身的品牌重视,看到真金白银便挪不动腿,迫不及待的将自己的劳动智慧卖了过去,获得了短期利益。殊不知别人反而在背后偷笑,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中国市场这个大蛋糕。每一个市场,都有一个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一开始创建品牌的难度,是远远低于日后的。你以后再想去创造自己的品牌,那就是难上加难了,你会发现,国有品牌在洋名牌的攻势下几乎没法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下,连国内市场都自顾不暇,更不同用说进攻国际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