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民族品牌概述
(一)民族品牌的含义
民族品牌[王道勋,徐文斌。民族品牌的生存与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16。]也叫自主品牌,指的是由一个国家的民族企业开发出来的,产权归本国企业所有,在价格、性能、销售、心理认同和民族文化底蕴等几个方面具有独特影响和意蕴的自有品牌。对一个国家的民族品牌而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品牌价值和民族文化。品牌价值指的是一个品牌发展过程中的沉淀成本和价值体现,可以用货币加以衡量。民族品牌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和具体呈现。民族品牌必然是名牌,是名牌经过民族文化的熏陶和世界市场的检验后形成的。任何品牌都是有国界的,而且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彰显着这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同时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1]。
当今世界,民族品牌是一个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也渐趋成为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的崛起国家经济实力便无从谈起。一个民族品牌的成立必然要经过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更多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撑。因此我们除了要树立民族品牌,更要懂得如何去维护它。只有民族品牌的竞争力足够高,“中国制造”在世界的话语权才能增强。
(二)我国民族品牌的分类
按照概念分类我国的民族品牌主要可以分为文化型品牌、技术型品牌、成本型品牌[2]。
文化型品牌是指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使消费者了解品牌文化、理念,从而逐渐被广大消费者熟知并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民族品牌。绝大多数的品牌都属于文化型品牌,例如日化行业、服装行业等领域的我国自主品牌,如化妆品品牌百雀羚、佰草集、和服装品牌瑞蚨祥。文献综述
技术型品牌是指技术含量高,具有创新或颠覆式创新精神,需要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自主品牌,例如我国手机行业的华为,电脑行业的联想。
成本型品牌不是指低成本、低价格的品牌,而是指靠对终端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来进行产品销售的品牌,如饮料行业的娃哈哈。
(三)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市场改革运动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却没有造就出与之相对应的强势民族品牌。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更有甚者被称为“国际民工”,“制造大国品牌小国”是对我国自主品牌整体发展准确的概括。从改革开放初期对国外品牌的借鉴模仿逐步发展到了自己对品牌的深层认识、挖掘和独立创新,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总体上处于攀升的状态。但与众多国际品牌相比,仍存在不足。其发展现状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建设落后
品牌意识是一个企业铸就强势品牌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引领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战略性意识。但经济学、广告学和营销学领域的专家一致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家急缺的就是品牌意识。我国企业品牌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缺乏品牌使用意识。如今的市场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纯粹的产品生产模式了,更多的是品牌经营模式。以我国茶叶行业为例,中国是世界茶叶第一大种植国和第一大消费国,但目前却面临着“有品类,无品牌”的问题[3]。据相关统计显示,中国七万多个茶叶企业不及英国“立顿”品牌一年的市场利润大。如何打破这个尴尬的局面,在我国建立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茶叶品牌是整个行业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21世纪是品牌时代,但放眼中国的市场,很多国内企业在贴牌生产的模式中安于现状,过度依赖国外的品牌,像耐克、阿迪达斯等一类的国际品牌都是外国名牌中国造,中国企业只能靠“代工模式”获取很少加工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