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商务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

(一)电子商务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初级应用

上世纪90年代初,“商检局EDI[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应用系统”、“海关EDI报关系统”被开发出来并投入实际应用当中,这是我国外贸电子商务的起点[2]。外经贸部并于1995年7月成立了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其对外经贸信息化工作进行整体统筹和决策,解决外经贸在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棘手难题,并且连续数年把推动外经贸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作为全国外经贸重要任务。在国家的初步尝试下,我国的外贸电子商务迈出了尝试性的第一步,在各个系统应用和网络技术工程实施的推动下,强化了政府部门和外贸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但是政府各部门和企业之前仍然各自为战,没有充分共享数据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总体来讲,我国外贸电商的发展仍旧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3]。

(二)电子商务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快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摆脱了对EDI系统的依赖,开始乘着因特网的东风扶摇直上,并受到各国政府和外贸企业的高度重视[4]。我国在迈出外贸电子商务化的第一步之后,也应电子商务日新月异的发展之势,谋求自己的对外贸易电子商务化大业。1999年开始,大量的面向国际的交易网站被建立起来并通过这些网站对外介绍我国的外贸政策和法规、优质的公司和产品;对内为外贸企业提供有质量的外贸信息,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接轨世界的重要道路,而后外经贸部在1999年春季广交会开幕之际通过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正式推出网上广交会[5]。

2000年元旦开始,外经贸部通过网络管理所有的外贸业务。2000年8月份将开发完成的中国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在北上广津四个地区开始试点运行,次年6月1日,推向全国口岸全面启动,国际电子商务管理司也在2001年正式开始挂牌运作。这一系列措施的推行开始初见成效,03年的93届广交会,交易会三大网站达到了5900万次的点击量,网上成交额高达3亿美元[6]。政府建立了许多示范性的交易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成熟的可借鉴经验,大量信息商品交易平台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卓越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际贸易市场之中供求信息严重失真的问题,让厂商和客户都透彻的看到电子商务蕴含的商业潜力。然而当时的阿里巴巴并没有系统的解决电子商务交易整体过程的问题,它做到的仍然只是对信息的展示和传递,仅仅实现了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交易的其他流程仍然不能通过电子商务来解决。尽管如此,由于外贸企业计算机英语水平技术普遍较高,信息感知能力比较敏锐,处于商业前沿的外贸公司仍然敏锐的察觉到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外贸的主流趋势。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大批外贸企业开始踏上电商舞台,并将电子商务作为踏入世界市场的重要渠道。数据显示,2006年电子商务总交易额为15042亿元,外贸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980亿美元,占了29%的比重[7]。

(三)电子商务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综合应用

2005年可以说是中国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节点,被称为中国外贸电子商务元年[8]。从05年到16年,网络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开始移动化、物联化、无线化,百度、腾讯等优秀互联网公司对信息检索技术不断优化,乃至今天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移动互联网使每个人都成为网络服务的终端。网络营销的影响力空前提高,信息的光速传播使商品信息的不对称属性下降到最低点。网络支付系统高度发达,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网络支付工具使网络支付成为及其方便和安全的事情。科学技术使得交通方式越来越方便快捷,物流运输的成本也日趋下降。许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商品交易网站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提供从商品信息展示到交流、支付、物流、客户关系等一系列外贸交易所涉及到的服务。外贸的卖家和买家几乎处于一个面对面的交易状态。卖家从大公司到个人,而买家也包括了各级的批发商甚至国外消费者。从早期的敦煌网到之后进入和易唐网、四海商舟再到阿里巴巴的全球速卖通,跨国境的小额电子商务交易(小批量B2B)已然启发了外贸电商企业的发展新思路。

上一篇: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中国粮食对外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现...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会展...

移动支付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

网络个人消费信贷对于网...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农村商业银行公司化治理...

浅析我国列车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创新策略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