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来看,根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三十六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9]显示,截止2015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网民总人数已达到6。68亿,较去年相比,虽然互联网使用率总体迅速增长,但具体分析我国实际情况就会发现我国人口基数大这就使我国互联网发展普及率虽然高但总体水平依然偏低,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全球各国互联网排名中,丹麦互联网普及率最高,其次是韩国、瑞典,我国则排名落后。因此要想提升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信息鸿沟,还需要我国政府、组织、信息服务机构共同的努力。
从我国内部地区来看也依然存在信息鸿沟,我国互联网地域分布存在着巨大差异,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互联网势头发展良好,互联网普及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偏远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网民比例远低于相对应的人口比例。报告显示,占全国41。36% 的东部人口对应了全国58。46% 的网民比例,东部地区网民比例远高于相应的人口比例,中部31。61% 的人口对应了22。49% 的网民比例。西部27。02% 的人口只对应了19。05% 的网民比例。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全国各地的发展程度具有一定的差距,而经济发展水平正是影响这一鸿沟产生的主要因素。
从我国城乡区域的角度来看,尽管我国互联网总体发展水平较快,但网络普及应用增长仍集中在地理条件优势明显的城市地区。一方面,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地理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地理环境居住环境复杂等因素几乎完全成为“数字边缘化”地区,这些地区聚集了绝大多数的“数字贫困人口”。而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需要较高的而成本,但收益却相对缓慢,因此推动乡村地区的信息化有一定的现实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目前乃至未来都要面对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问题。若政府对城乡地区间的信息鸿沟扩大置之不理,必将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造成严重威胁。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从我国不同社会阶层来看,社会各阶层由于受教育程度、年龄、职业的不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不同。在我国,文化水平高的人群往往通过互联网来接收新信息,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则是用电视、广播等媒体接收信息的主力军。在网民年龄方面,年轻人更易接受新兴事物,上网冲浪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从职业角度来看,网民的职业多种多样,几乎可以包括所有社会行业,但在网民的职业构成中,学生占主体,其次是专家学者与技术人员,其他职业占比例较小。由此可见,受教育程度会对互联网的应用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0]”构建这样的社会,需要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多方面条件,而信息公平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在我国信息社会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信息不公平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政府应充分重视信息公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