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基于Zigbee的RFID读卡系统设计与实现(2)
这就表明了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因此,它可以实现多目标识别以及运动目标识别。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它以无线通信方式运行,无需外露接触点,芯片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封装,既能保护芯片抵抗多种恶劣的外界环境,又能满足各种需求。利用芯片存储信息的特点也使其具有储存大量数据以及数据加密提高安全性的优点。
1.3 RFID国内外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Zigbee技术介绍
蜜蜂(bee)通过翅膀振动(Zig)来传达信息,可以想象成蜜蜂通过自己独特的组网方式来构建网络一边传送信息。因此,这一种新的无线网络通讯技术便被命名为“Zigbee”。
简单来说,Zigbee是一种高可靠的无线数传网络。类似于我们所熟知的CDMA和GSM。Zigbee的数传模块类似于移动网络基站。通讯距离可以无限扩展。
Zigbee作为一个庞大的无线网络数传平台,由多达65000个无线数传模块组成。在整个网络内,每个Zigbee网络数传模块可以与任意一个数传模块通信,并且他们之间的距离可以无限扩展。
与CDMA网和GSM网不同的是,Zigbee网络的可靠性、低成本和简便实用的特点更符合工业需求。与之相比,移动通信网的每个基站价值则都要达到10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每个Zigbee“基站”却仅仅不到1000元人民币。此外,每个Zigbee网络节点不仅本身可以作为监控对象,还可以自动中转别的网络节点传过来的数据资料。
1.4.1 几种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
协议名称 Wifi Bluetooth Zigbee
对应标准 802.11b 802.15.1 802.15.4
应用重点 Web、Email、图像 电缆替代 检测、监测
系统资源 1MB+ 250KB+ 4KB-32KB
网络大小 32 7 255/65000
带宽(KB/s) 11,000+ 720 20-250
识别距离(m) 1-100 1-10+ 1-100+
安全性 高 高 高
使用成本 中 中 低
复杂度 复杂 非常复杂 简单
功耗 高 中等 极低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实现RFID读卡系统的硬件系统设计,以及基于Zigbee协议的软件系统设计。了解Zigbee的协议栈的结构,确定组网方案,设计系统整体框架,了解电路工作原理,将Zigbee协议运用于RFID自动识别技术中。开发出简易的、低成本的射频读卡系统,并使其能够读取芯片卡的编号以及类型。运行并测试。
2 Zigbee通信协议
2.1 Zigbee的产生
Zigbee技术与蓝牙相似,同属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传感控制应用(Sensor and Control)。由IEEE 802.15工作组中提出。2001年8月,Zigbee Alliance成立。Zigbee的PHY层和MAC层直接使用了IEEE 802.15.4的定义。2003年,Zigbee协议正式问世。
2.2 Zigbee技术概述
Zigbee技术的PHY层和MAC层协议为IEEE 802.15.4协议标准。网络层由Zigbee联盟制定,应用层的开发应用则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因此Zigbee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灵活的组网方式。Zigbee的工作频段分为3个,各个频段上的调制方式和传输速率都不同。它们分别为:868MHz、915MHz和2.4GHz。其中,2.4GHz频段上,有16个信道,为全球通用频段,传输速率为250kbps。868MHz频段上有1个信道,传输速率为20kbps,915MHz则拥有10个信道,传输速率则为40kbps。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面向电商平台的商品个性化推荐系统设计
下一篇:
基于Web的保障方案多属性决策算法设计与实现
Android的音乐播放器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Android的五子棋设计与实现
jsp+mysql考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ER图
php+mysql微擎系统的活动报名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云储存的文件管理系统设计+源代码
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餐饮自...
安卓的生活助手设计与实现+源代码
哈萨克民歌中生态美學思想的表现【4092字】
中班幼儿“求助”型告状行为的访谈提纲
硅酸钇镥闪烁晶体的光学性能研究
室外办公系统创新设计研究
天秤男婚后出轨能改好吗...
人性化的用户界面设计研究
无刷电机调速系统设计任务书
建议全面开放生育政策,...
常用游戏对于小学生英语教学的影响
地方政府跨区域联合环境污染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