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属于世界第三大造船大国的地位不可动摇,但与日韩、欧美等造船国家地区相比,我国也仅仅属于造船大国一栏,并不能称得上是造船强国,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下,国际航运市场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也随之遭到重创,导致了全球的船舶需求量较往年大幅度减少,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新船的价格暴跌,然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的需求增加。在这场风波中,我国船舶制造业劣势暴露了出来,与日韩、欧美等国家地区相比,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老旧的相应生产设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出来的船舶大多附加值低、结构产能过剩以及未能实现大规模化生产等诸多问题,许多高附加值、高技术的船舶关键技术国内无法自给只能依赖进口,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并未能让中国船舶制造业摆脱这样的尴尬局面,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致使我国船舶制造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寒冬。
回顾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处于凛冽寒冬期的船舶制造业,在2014年刚开始时呈现出短暂苏生的态势,不料却又遭受打击。2014年的第一个季度的时候,整个行业的新船的订单暴增160%,船舶制造企业都认为行业复苏了。可惜这种昙花一现的现象根寒冬期相比实在太短暂,造船价格随着新船订单的数量也不断上涨,而船价的上涨的直接后果就是当年6月份新船订单的减少,甚至船价也开始下跌回落。在业内人士看来,船舶制造业产能过剩是我国船舶制造业低迷的主要因素,我国订单大多来自于中低端技术要求不高的船舶,比如散货船集装箱船这一类的低附加值的船,而这几年大宗散货市场急剧下滑导致订单减少产能过剩,而真正高端的船舶需求量很大的,我国的船舶技术却接不下来此类订单,引起船舶行业的寒冬。对此,国内一些有深厚实力的例如中国船舶集团、中国船舶重工、沪东中华和外高桥等大型船舶制造企业开始向高端船舶如豪华游轮,液化石油气船或对技术要求十分高,有些更是投入到国内没有技术支持的特殊船舶制造,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转型。
实际上,早在2013年的11月份,工信部发布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中对企业提出了多个环节的要求,其中包括生产设施、建造技术、质量保证体力、节能环保等,其目的是提高行业标准来淘汰落后产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当前形势下,中国船舶制造业需清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思想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充分利用政府的大力支持,提高市场竞争力,让中国船舶持续稳定的发展。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 散货船简介
用来装散装货物的船叫做散货船,一般用来运输没有经过包扎的货物,比如煤炭、矿石、木材、矿砂、谷物。干散货船是指专门运输谷物、盐、水泥等干散货的船舶,也可以简称散货船。
散货船都是单甲板船,因为其装的货种单一,其货物不需要成捆、成包、成箱,同时这些货物也不怕挤压,单甲板的设计便于装卸。散货船可以自行搭载起货设备,不过一般50000吨以上的,就不安装了。根据装在货物的不同,比如谷物、煤和矿砂,其积载因数(货物的体积重量比)区别很大,因此对船的要求也各有很多不同,比如舱容积的大小、还有船体的结构、布置和设备。一般只有装载于粮食、煤矿这些积载因数差不多的船习惯上称为散货船,要是装载积载因数较小的矿砂等货物的船,就叫做矿砂船。
1。2。1散货船的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