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外关于普惠金融的研究综述:从国际上普惠金融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看,最初重点关注的是银行信贷可获得性,有时会涉及保险业及证券业。印度经济学家MandiraSarma(2010)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构建方法,以银行渗透度、金融服务可利用性和使用状况为主要指标,来衡量不同国家普惠金融的基本状况,其中拥有银行账户的人口比例表示银行渗透度,人均拥有银行营业点数或ATM机数表示金融服务可利用性,存贷款GDP占比表示使用状况。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研究设计全球层面的普惠金融指标,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主要有两种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惠金融联盟(AFI)、芬玛克信托(FinMarkTrust)等主要从正规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情况等维度设计普惠金融指标;世界银行开发的全球普惠金融核心指标则主要按银行账户的使用情况以及储蓄、借款、支付、保险等具体业务分类来评估和监测普惠金融实践情况。2013年,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在基础性指标体系之上,引入金融服务质量指标,特别关注金融知识以及消费者保护,并扩大了衡量金融服务使用情况的指标范围。该指标体系结合各国国情,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全面监控本国和全球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评估其政策影响力。
3。国外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综述:国外对于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明确定义,目前国外最为典型的观点主要有两种:(1)延伸观。该观点认为互联网只是实现金融服务与交易的一种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互联网对金融也带来的影响。(2)颠覆观。该观点认为互联网会对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特点,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孕育而生并很快风生水起,互联网金融不仅可以提高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面和服务效率,还可以提供诸多跨界跨区综合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是中国建立普惠金融、微型金融、草根金融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这与普惠金融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从实践效果看,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普惠金融的目的。普惠金融的使命除了传统金融业外,也适用于正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在当今互联网化时代,互联网金融正在迅速发展创新。
基于我国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将以如下思路展开研究:(一)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1、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2、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3、我国普惠金融存在的不足之处。(二)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促进作用:1、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2、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积极意义。(三)国外普惠金融发展模式:1、国外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简析;2、国外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的借鉴意义。(四)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1、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2、加强普惠金融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3、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三、研究方法及措施(拟采取的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