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企业内部审计模式
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可以划分成三种: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以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这三种内部审计制度模式在国际上的发展和运用都较为成熟,但与一开始出现的账项基础审计模式相比,后来出现的另外两种审计模式所花费的人力物力都较少,所以现在基本都采用后两种审计模式。
1、 账项基础审计模式
在内部审计制度和模式刚刚起步的阶段,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经济业务比较简单,因此可以直接通过查账的方式来找出错弊。采用这种账簿审计技术进行审计时,审计过程十分详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报表、凭证和账簿进行核对,寻找是否有存在差异的地方,还需要判断企业的财务报表的项目中是否有风险存在。这些工作会导致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在核对上,工作任务过于繁多,所以它并不适用于经济业务复杂的企业。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账项基础审计模式渐渐地不再采用账簿审计技术,而是更多地采用抽样审计技术。这种审计技术不再需要内部审计人员逐笔逐笔地查账,相比于最初采用账簿审计技术时提高了一定的效率,但这种方法仍有缺点存在。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审计人员采用抽样审计技术执行审计业务时,只是随意地进行抽样。对于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往往只凭借自身经验进行主观判断,有时可能会遗漏重要事项,致使得出的审计结论不够完善,导致审计风险加大。因此随着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业务也愈发复杂,为了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基础上保证审计质量,我们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取代账项基础审计模式,这就产生了制度基础审计。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
随着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出现,社会公众的关注点逐渐转移。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这一制度包含了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将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及客观性。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对于审计工作而言,在企业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十分重大。因此企业内部制度基础审计作为一种从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入手的审计方法就顺应时代要求产生了。
与账项基础审计不同的是,制度基础审计模式针对性较为突出,将重点放在对制度中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通过观察、询问等方法,找出企业内部环境出现的问题。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内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可以确定接下去的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这种审计模式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既能减少审计风险,又不会降低审计工作的质量,较之原先的账项基础审计模式优势显而易见。因此从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便盛行于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