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淮安市自然地理条件
淮安市隶属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中心地域。位于北纬32°43ˊ00"~34°06ˊ00",东经118°12ˊ00"~119°36ˊ30"之间。境内大部分为辽阔的平原,地势极为平坦,唯有盱眙县有若干丘陵地形分布,铁山寺森林公园的海拔最高点接近200米,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类、潮土类、砂礓黑土类、黄棕壤土类、基性岩土类、石灰岩土类。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4.1℃ —14.8℃,全市各地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6毫米~l007毫米之间,横贯淮安市境内的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因此淮安市兼有南北气候特征。因此淮安的植被、生物资源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适宜种植多种可食用农作物,种类丰富,已经形成了蔬菜、生猪、家禽、水产、稻米五大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格局。总体来说淮安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
3 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采取了一定的调查方法,通过了解淮安当地食用农作物的基本种植情况掌握了淮安食用农作物的种类。
3.1 调查方法
本文采取以自主调查研究为主,导师指导为辅,同时在网上查阅关于淮安市基本信息的书籍。
在展开调查之前,首先去图书馆查找了相关书籍,基本了解了淮安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情况、气候条件等,并利用网络搜集了更广泛的知识。随后展开了调查,由于时间的限制,选取了三区(淮阴区、淮安区、清浦区)一县(涟水县),在三区一县里选取俩个乡镇深入调查,淮阴区的丁集镇、陈集镇,淮安区的城东乡、周庄镇,清浦区的徐墩村、中楼村,涟水县的涟城镇、红窑乡。随后进入乡镇,采集数据,对食用农作物进行拍摄,由于季节的限制,一些不当季的作物无法采集,此外还对熟悉当地种植情况的村民进行了采访,从他们那里对当地的种植结构、种植历史和现状有了一定了解,也让我对其他我并没有走访的典型地方作了补充。
3.2 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基础数据搜集和基础样本采集。种类调查与样本采集方法参照郑殿升等编写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1】。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当地种植食用农作物的种类、分布、种植结构、濒危状况,以及采集当地的气候条件(降水量、日照时间、温差等)、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基础样本采集主要就是采集植株标本或种子并进行拍摄,以便进行整理总结,完成论文。文献综述
4调查结果与评析
根据食用农作物的价值用途不同,将农作物作分为三大类:粮食类作物,经济类作物,蔬菜、水果类作物。此次调查搜集的粮食类作物、经济类作物、蔬菜、水果类作物共263份,隶属20科47属。
4.1 粮食类作物
本次收集的粮食作物共 75 份,隶属4科10属(表1),在淮安本地最普遍的当属水稻、小麦。
4.1.1 谷类粮食作物
以水稻(图1)、小麦(图2)种植为主,玉米(图3)也较普遍,另外还有地区种植薏苡。淮安属于过渡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很适宜种植水稻,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在淮安当地种植的品种约十五种,种植品种最普遍的品种有淮稻、南粳9108、连粳、圣稻16,其中淮稻是地方品种,一直深受地方村民的青睐,一直以来,淮稻也不断的改良推出新品种,值得一提的是淮安是优质稻米的主要产区,“淮安大米”叫响全国,2007年8月“淮安大米”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是淮安有少数地方没有种植水稻,因为水条件不到位,比如淮阴区的陈集镇。淮安种植的小麦品种大约十个品种,其中淮麦、郑麦最受欢迎,淮麦是当地品种,一直是当地农民最为普遍种植的品种。农作物地方品种通常对不利的气候、土壤因素有较强的抗性和耐性,甚至对本地区的一些病虫害也有一定减免受害的性能; 同时地方品种往往是一个复杂的遗传群体,包含较丰富的基因型,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玉米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本地多种植苏豫23、苏豫29,没有地方品种。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淮安地区几乎没有种植高粱的,高粱属于高抗作物,本地条件适宜,但是农民更愿意种植水稻、小麦一类,高粱为粗粮,一般很少用于食用,多用于酿酒,所以在本地并不受农民喜欢,但是近年来,淮安市政府为了拉动农业经济增长,已在涟水县陈集镇、梁岔镇进行试点,丰富了当地农作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