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国研究学者主要侧重如何从政府层面,用制度和社会福利来提高大城市郊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幸福感,少数学者对老人的幸福感展开的探究也都侧重于寻找原因,而不是说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办法或者途径来解决目前农村空巢老人这种情况。对于空巢老人而言,主观幸福感不仅仅是衡量他们日常生活快乐度和满意度的一种参考依据,更是反映他们晚年生活品质的一种标准。冯桂梅、冯泽明(2015)指出空巢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和趋势,农村老人在生活、医疗、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焦娜娜、孙静平等人(2010)主要就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展开了研究和调查,试图找出其中的一些相关因素,借此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柳玉芬、李祚等(2014)针对沈阳地区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并通过比较这些老人的实际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分析影响当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各项因素,并且针对当地的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黄于扬(2012)研究了四川绵阳仙海区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和社会支持,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以求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老人生活和养老的具体模式。[ ]
张艳阁(2013)主要就子女外出务工的流动对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影响展开了探究,在研究中发现子女流动对老人的精神养老是负面的作用,空巢老人对子女外出务工,无法照顾自己,显得不能很好适应,但是又没有办法和策略应对。[ ]郭素琴(2013)采用社会支持和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对河北省G县的老人开展了研究调查。着重探讨了G县当地老年人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精神状况。[ ]方黎明(2014)主要是研究身体健康、农村公共服务与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状况的改善,以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基本服务的开展均有助于提高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还有部分学者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入手,深入对其自身内部心理因素及加强跨文化的比较和借鉴等来开展研究。
通过对于国内外学者对于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不难发现从宏观角度上看,农村现有制度和福利方面都存在缺陷;在微观层面上,家庭养育和个人心理状态调整也存在不足。本课题在农村空巢老人幸福感低迷的现状的基础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探求农村空巢老人幸福感提升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焦娜娜,张静平,谢丽琴等。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6-88。
[2]赵雪丽,李玉,高俊福等。精神文化生活对城乡空巢老人总体幸福感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32(2):161-163。
[3]四川金堂县委党校课题组。关于对农村“空巢老人”相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四川金堂县21个乡镇为例[J]。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3,(1):53-56。
[4]齐晶。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基于湖北省21个村200份问卷的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12-14,21。。
[5]吕晓宁。从“孤独感”到“幸福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3,(14):89-89,90。。
[6]王丽娜,周郁秋,李秀君等。城乡空巢老人希望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785-789。
[7]白素英,廖三秀。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J]。农业考古,2005,(6):390-391。
[8]冯桂梅,罗正里。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9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