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治理的研究所针对的角度各不相同,本文将以往的国内外文献加以分类和阐述:(一) 基于机构投资者分类的研究Pound(1998)提出了三个经典假说(效率监督假说、利益冲突假说、战略合作假说)来解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现象。此后,相关研究都会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出发,对其进行细分。
Almazan et al.(2005)根据监督成本的不同,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潜在的积极的机构投资者和潜在的消极的机构投资者。认为积极的机构投资者可以有效监督公司管理层。24462
Kon(2007)则进一步把机构投资者归结为短线型和长线型两种。其中,短线型机构投资者对应短暂型机构投资者,而准指数型和专注型机构投资者则属于长线型机构投资者。他发现长线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降低公司激进型的盈余管理,而短线型机构投资者则与激进型的盈余管理无关。论文网
(二) 基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动机的研究
李青原(2003)通过研究分析认为:机构投资者并非盲目参与公司治理,其本身会综合考虑自身的投资偏好,所持公司的股权比例以及参与公司治理的监督成本来判断其是不是有必要积极介入上市公司的治理中。
曹玉贵(2005)则从机构投资者参于公司治理的收益和成本的角度出发,建立相应的收益函数并运用博弈论得出结论:机构投资者是否会积极介入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取决于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现有治理公司的数量和介入公司治理后股价的升值预期。
王奇波(2006)提出股权结构与法制环境同样会影响机构投资者干预公司治理的水平,同时不能排除现实商业环境中机构投资者与公司大股东的合谋反而使得公司治理水准下降的可能性。
许绍双和田昆儒(2009)站在博弈的特殊角度上解释了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所担任的角色。
吴先聪和刘星(2011)则由分析探讨机构投资者介入企业经营管理的起源、机制和效应出发,发现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目的和方式有很大区别。
(三) 基于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Comett et a1.(2007)通过研究发现,机构持股比例,公司持股机构数量以及公司经营资金流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会随着公司的机构持股比例或持股机构数量的增加而增长。
李文安和李滨(2008)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管理的代理成本可以透过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而降低。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大小和挂牌公司业绩绩效以及市场价值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Mitsuru Mizun(2010)通过对2004年到2007年间189个日经上市公司的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在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但是没有发现统计上的显著性存在于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公司绩效之间。
(四) 基于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的研究
Uma和David (2006)研究发现:若单一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会明显地提升公司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而一旦单一机构投资者的持股超过这一限度,公司财报的质量就会下降。
Velury和Jenkins(2006)同样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机构股东能够促进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提升透明度;同时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盈余管理越松弛。为解答不同类型基金股东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王媛媛(2008)参考了之前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专门针对基金进行分类研究,但其研究样本仅限于基金且所得的分析结果不稳定。
(五) 基于机构投资者与独立董事的研究
Diane Del Guercio,Laura Seeryb和Tracie Woidtke(2008)认为机构投资者通过参与董事会来影响公司决策。在信息不对称时,机构投资者会在董事会上对提案使用否决权,以此来节约信息成本。同时,积极的机构投资者有效改善了董事会的运行效率。
- 上一篇:幼儿园男性教师弱势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下一篇:养老模式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
-
-
-
-
-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