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已有的文献中直接以山城“棒棒军”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研究并不多,专门运用社会工作中社会支持理论研究的更是甚少,更别说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对于这个群体进行分类来研究了。在已有的研究中,有学者从他们生存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得出“棒棒军”职业的特点:劳动方式近于原始体力支出、劳动收入兑现快并且充分体现多劳多得、没有固定的劳动场所和安全保障、劳动时间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和明显的季节性。这一研究主要从就业角度对棒棒军的职业特征进行了描述与总结,但是没有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对其职业支持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更没有关注政府以及社会职业机构培训对其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支持。89597
黄颖,张大勇在《农村经济中》中发表题为“外出务工农民的行动反思与调整——重庆“棒棒”群体城市生存轨迹的社会思考”的一文中分析形成这一职业的特殊地理环境来探讨“棒棒军”群体出现并得以生存的原因,从发展历史方面阐述了棒棒军群体由生存向经济过度的过程。认为山城“棒棒军”是在现有的社会结构下不断适应与反思自己的实践行动,部分山城“棒棒军”通过自己的实践能力来达到向上流动的机会。从理论上提出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政府政策对于社会低层群体向上流动的重要性。但是没有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政府政策对其生存状况方面的具体支持体系来研究,只阐述了政府政策的重要性,没有具体分析政府、社会等组织机构到底能给予哪些政策支持以及棒棒军实际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论文网
还有学者通过长时间的田野调查,探讨了中国农民工“棒棒军”群体城市融入和适应的
特殊性问题,深化了城乡关系中有关都市性和乡土性的讨论,(陈洪 、刘达培、杜中波,2015)认为学者秦洁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棒棒军”进城方式、进城动机;并通过对棒棒军的深度访谈,对“棒棒军”的社会心理、情感以及社会关系体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对山城“棒棒军”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取得了颇丰的成果,但并未直接涉对“棒棒军”的生活、情感、心理等支持的探讨,更没有针对家庭朋辈群体给予他们具体支持做一个全面的介绍。
也有学者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来反映“棒棒军”群体当前的生存境况,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棒棒军”从事的是最简单的体力劳动,其工作条件、收入水平、日常基本生活水平、劳动保障与社会保障水平等远远低于大众的平均水平,也对其心理、情感以及社会关系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该学者全面系统定量的描述研究取得了颇丰的成果,但是该学者对于棒棒军社会支持体系这一方面只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分析,没有从正式以及非正式的组织体系做进一步详细的分析。只单从政府这一方面来谈“棒棒军”的社会支持,没有对社会支持主体做一个明确的分类比如:家庭朋辈支持、社会政府支持,更没有从从内部、外部支持进行分类研究。但无论是对山城“棒棒军”某一领域专门性的研究,还是对于同处于底层的简单劳动力群体的研究,我们都可以从前辈的研究中得到一些启示,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更进一步的研究。
[1]夏进。进城农民生存状况实证研究---关于山城棒棒军劳动生活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院,1998(4):39-43
[2]肖婷。山城棒棒军叙事与传播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