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文献中对纪录片传播国家形象的研究占多数,而“一带一路”战略是在2015年提出的,在此背景下对纪录片研究成果并不丰硕,所以我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同时还不断加入了自己的分析。
其中一些文献是研究关于国产纪录片对国家形象塑造作用的分析,比如武新宏的《电视记录片与国家形象“多元化”传播》、陈洁的《纪录片<美丽中国>与国家形象的影响构造》、庄臣的《浅论中国电视纪录片与国家形象的构建——以<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为例》等。这些论文都涉及到纪录片的拍摄和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其中指出了部分中国纪录片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帮助我分析了国家形象及其传播路径。93888
在对“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国家形象建设的研究文献中,许多作者都是对国家形象的传播路径和方法进行浅层次的分析,例如柳邦坤的《“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渠道探析》。无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都源自于不同地域人群对文化交流的向往,更需要依托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而“一带一路”恰好为此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国家形象的传播不仅能促进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还能加强沿线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合作,实现互助互赢。
还有几篇文献是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纪录片创作的研究,比如金震茅的《“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内涵及其走向》、刘亭的《讲好中国故事——从纪录片《河西走廊》看“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策略》、张语洋的《“一带一路”语境下“丝绸之路”电视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等。其中对纪录片的研究大多停留在题材和传播方向上,作为国际传播策略稍显不足,除了传播需要的国际性语言和相对应的硬性条件,更应该注重纪录片本身的传播特性与时代背景的有机结合。
总体来说,已有的文献中大多是关于纪录片创作对国家形象传播的作用性研究,其中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更是少之又少,其中还有新的角度和空间去发掘,对受众分析和定位的相关文献相对欠缺,这为我的研究方向提供的突破角度。
[1]柳邦坤、蒋 青。“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渠道探析[J]传媒观察,2015,(9):38-40
[2]程曼丽。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国际新闻界,2007,(3):5
[3]武新宏。电视纪录片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现状分析[J]。电视研究,2012,(2):55-56
[4]武新宏。电视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多元化”传播[J]。扬州大学学报,2012,(9):106-107
[5]陈洁、徐放鸣。纪录片《美丽中国》与国家形象的影像构建[J]影视寻思,2012(5):91-93
[6]吴迪、陈一。探析纪录片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视听研究,2016,(4):105
[7]张语洋、周星。“一带一路”语境下“丝绸之路”电视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J]。媒介研究,2015,(11):65
[8]蔡武。坚持文化先行建设“一带一路”[J]。求是杂志,2014,(9):60-63
[9]毕研韬、林信焰。战略传播视角下的“一带一路”[J]。公共外交季刊,2016,(1):73
[10]张蕴岭。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设计[J]。视点,2015,(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