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是在大陆最有特色的台湾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有《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等,其中她的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最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在文学界引起巨大的轰动。研究三毛的散文,首先要看的文献便是三毛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这本散文集很有力的突出了三毛散文的艺术特色。她是中国第一位有记录的踏上撒哈拉沙漠的人,她热爱自由,以自己在撒哈拉发生的故事为题材,用自己渊博的文学知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创作出这本《撒哈拉的故事》,为读者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散文界注入了一股清泉。44331
罗静晶的对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的修辞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写出与此相关的文章,那篇文章从语言的修辞方法分析,较为系统的专门去揭示三毛作品的语言特色,借鉴了之前学者研究语言的经验,对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所用的语言材料,修辞方法和语言表达等手段进行分析总结,使我们对其散文进行深入了解,让我们更读懂三毛的内心思想及其散文创作模式。对于我们研究她的散文有了很好的帮助,并能带领我们更近的感受她的创作理想。那是一篇很有理论价值的文章,也是一部比较系统的论述散文创作艺术的文章。对于研究三毛的散文艺术特色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一些见诸于学术期刊的文献,虽然没有上述一些书籍来的系统,但仍有一些帮助。陈倩在《独具风韵别样美——评三毛的成名作<撒哈拉的故事>》期刊中,提出三毛作品是货真价实的自我写照,从她的作品中看出三毛的个性,还有作品的内容都是经过三毛自己的内心体验,是三毛自己心里折射出的光。对研究为什么三毛用简单的语言却折射出真诚的感情做了很明确的解释。
多年来评论界对三毛的散文纷纷作出研究,并结合她的感情经历做出了很多的猜想和评价。三毛的文章书籍不计其数论文网,研究者们层出不穷,都争先恐后的发表文章去阐述自己的见解,其中有很多学者的论文对三毛散文艺术特色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如葛敏怀的《寻找灵魂的栖息地——三毛散文的审美特征》,郭震的《论三毛散文的审美价值》等。他们的研究给我很大的启发,本文主要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三毛的修辞手法,以及她自然朴素的语言的分析,解析三毛在语言、艺术效果和散文模式上所体现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陈倩.独具风韵别样美——评三毛的成名作《撒哈拉的故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2]罗静晶.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的修辞分析[D].天津大学.2011.
[3]胡轶男.谈三毛创作《撒哈拉的故事》的文化心态[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4]林茶居.自己的“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赏析[J].新作文(高中版).2003,(18).
[5]许禾.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者——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J].好家长.2003,(11).
[6]水墨.素人渔夫——节选自三毛《撒哈拉的故事》[J].初中生,2007,(26).
[7]依奈雯.流浪的色彩——读三毛《撒哈拉的故事》[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07,(4).
[8]葛敏怀.寻找灵魂的栖息地——三毛散文的审美特征[J].文教资料.2008,(18).
[9]三毛.《撒哈拉的故事》[J].当代学生.2013.
[10]郭震.论三毛散文的审美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