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张爱玲及其小说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迅雨(傅雷)、谭正璧、胡兰成就开始展开对张爱玲的分析研究。傅雷的《论张爱玲的小说》,这篇评论从技巧上对张爱玲的小说做了探讨,肯定了张爱玲的写作技巧,对其作品的真实性、深刻性作了一定的批评。44391
50年代,夏志清在他的《中国小说史》中对张爱玲进行了专门的谈论,他肯定了张爱玲的小说在强烈的历史意识,丰富的想象方面的特色,以及在人情风俗的熟练处理和人生观察的透彻、深刻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70年代,台湾作家水晶在《张爱玲的小说艺术》一书分析了张爱玲的小说《传奇》,采用西方文艺批评理论、比较文学理论论证小说中的神话结构,解读《半生缘》中的“潜我”和“他我”,并将张爱玲的小说与外国作家的小说进行比较,对前人的研究思路有一定程度的开拓意义。同时期台湾学者唐文标、林柏燕、王拓等在研究中指出张爱玲小说中流露出一追求技巧、格调不高、情趣卑俗的倾向。在他的《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张爱玲早期小说长论》一文中,指出张爱玲描写的世界狭小阴暗,是个“死世界”,认为张爱玲的作品应放到当时的大背景中,而不只是仅限于黑屋子里。可以看出对张爱玲的研究中明显分成了两派,其中夹杂着浓烈褒贬的情感色彩。
80年代中期起,大陆文学理论界受西方文论的影响,提出种种消解文学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的理论观点论文网,同时,阶级斗争逐渐淡化的历史环境,在大陆主流文学处于边缘者的张爱玲,也以一种感性形式的个人化姿态,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对于张爱玲个人的研究主要是相关的传记资料的整理。国内相继有十余部张爱玲传记问世。
(二) 张爱玲及其小说与电影的关系研究
与张爱玲的小说引起许多人的研究与关注就迥异是,她的电影剧本《一曲难忘》、《小儿女》
等都不受重视。随着对张爱玲研究的深入,对张爱玲参与电影活动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也相应有所增多,但大都是零星的论文,散见在各种刊物上。
对张爱玲与电影关系的研究论文有:1999年赵士荟发表在《大众电影》的《张爱玲的影剧世界;》2002年戴莹莹在《北京电影学报学院》发表的《<太太万岁>与张爱玲电影想象研究》等。
张爱玲小说中体现出来的电影手法的研究论文有:2003年曲雅红发表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的《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2003年何文茜的《张爱玲小说电影化技巧》;2004年田美丽的《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特性》等。
对张爱玲小说进行个案研究和具体研究的有:2002年戴莹莹发表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的《<太太万岁>与张爱玲电影想象研究》等。
这些论文对我们认识张爱玲小说改编电影之间的某种联系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与对张爱玲的小说研究相比,论文的质量和数量都明显比不上,也不能形成统一系统的认识。